第七百六十章昌平事变-《擎明》


    第(3/3)页

    “来人,快来人!都起来,下雪了!”陈生扬声在院子里嚷嚷开了。

    很快,昌平衙后院热闹起来,朱厚熜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呵欠一脸迷糊地走出门,陈生上前狠狠拍了一下他的肩,朱厚熜惨叫一声,马上清醒了。

    “殿下,下雪了,喜事,快随我出城!”陈生高兴地笑道。

    朱厚熜一脸迷茫道:“下雪又怎样,百姓岂不是更辛苦?”

    瑞雪兆丰年,下了这一场雪,万物便有了生机,或者说,旱灾已到了尾声……”陈生耐心解释道:“今年下了雪,那么播种下去的小麦,明年就一定是个丰收年”

    朱厚熜明白了,惺忪的神情也渐渐放出了光亮,像雪后初晴的阳光,神采奕奕起来。

    转过头,陈生吩咐叫秦知县,却听下属禀报,说秦知县天没亮就出城下乡了。

    陈生沉默片刻,摇头苦笑,这个县令……当得实在太称职了,相比之下,自己这个公爷反倒像一片懒惰的绿叶,衬托着秦知县这朵红花。

    斜眼瞥了一眼旁边一脸蠢萌无知的朱厚熜,陈生嫌弃地撇了撇嘴。

    嗯,这家伙是另一片绿叶……

    …………

    出城的路上,禁卫前方开道,陈生和朱厚熜步行,二人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明年的喜事。

    朱厚熜点点头,随即叹道:“也不知那些百姓都跑哪去了,难道他们都以为跑去京师便一定有活路吗?都是携家拖口的,一家子好几张嘴,每天都要吃要喝,多少存粮够他们吃到京师的?”

    陈生沉默片刻,道:“不一定都逃往京师了,昌平二十万人口,若全部都逃往京师,你想想,京师城下仅昌平百姓就有近二十万人,陛下和朝臣还不得急眼?京师早该有旨意来了,如今京师那边并无消息,说明逃出去的百姓其实并不多,至少逃往京师的百姓不多……”

    “生哥儿,那个高有才果真知道些什么内情吗?”

    “或许知道,或许不知,我只觉得可疑,如今我们在昌平就像无头苍蝇,诸事毫无头绪,但凡有可疑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打开突破的一个希望,宁抓错不可放过。”

    朱厚熜苦着脸道:“我总觉得昌平这地方邪气得很,什么怪事都有可能生……”

    陈生叹道:“六旬老妇为何惨死街头,百头母狗为何半夜惨叫,村头的母牛为何夜夜呻吟,殿下的小鸟为时刻感觉到阵阵凉意,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朱厚熜越听越震惊,两眼惊恐地睁大,双手不自觉地朝下身一捂,脸色苍白颤声道:“昌平居然生了这么多事?还,还想动我的小鸟?”

    陈生淡淡朝他一瞥:“……并没有,你紧张什么,我只是比方一下可能会生的怪事而已。”

    朱厚熜:“…………”

    二人说着话,脚步却不慢,离城门尚距百余丈时,忽闻城外传来一阵反常的喧嚣吵闹声。

    陈生脚步一顿,顺手拉住了朱厚熜,凝目望向城门外,神情忽然凝重起来。

    吵闹声越来越大,紧接着忽然传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二人前方的禁卫神情一肃,反应飞快组成一个圆阵,将陈生和朱厚熜紧紧围在中间,纷纷抽刀指向城门。

    陈生神情阴沉,心头掠过不祥的预感。

    城门外面正是当地官府和禁卫为百姓难民们搭的棚帐区,这些日子一直按陈生的分区法隔离开来,百姓们吃饭住宿皆在此,原本已渐渐安抚下来的人心若再生什么意外,很可能会导致近万百姓难民的集体哗变,小风波都会变成惊涛骇浪,一而不可收拾。

    “来人,马上彻查!”陈生冷冷地下令。

    包破天领着几名部曲匆匆奔向城门。

    没过多久,包破天一脸凝重地跑了回来,沉声道:“公爷,城外有难民行刺官府差役,不知何故刺死了三人,百姓吓坏了,害怕官府追究株连,两三千人翻过棚帐的栅栏跑了,剩下的几千人正在骚动,似乎酝酿哗变!此地危险,不宜久留,请公爷和殿下离城暂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