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昌平事变-《擎明》


    第(2/3)页

    秦知县忙个不停,你也忙个不停,就连我身边的付善言他们都忙个不停,好像你们总能找到事情做,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可我呢,我这个堂堂的世子每天却只能坐在城外的棚帐边,蹲在城外的棚帐边,或是累了躺在棚帐边,看着你们忙来忙去……每个经过我身边的人都会看我一眼,然后当作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扭头走过……”

    陈生愣了一下,然后笑抚朱厚熜的狗头,道:“殿下万金之躯,不必做什么事情的,只要你站在城外,让百姓接受官府赈济时能顺便看到你站在那里,你的作用就完全达到了,就像,嗯,就像你家门口的石狮子,看着没什么用,但实际上……摆在那里还是很好看的。”

    这番安慰话显然令朱厚熜情绪愈低落了,抬头横了他一眼,然后垂头失落地叹气。

    陈生笑了笑,没打算继续安慰。

    小屁孩有颗脆弱的玻璃心自然要安慰一下的,但也不能太惯着了,毕竟陈生顶多算是他的便宜姐夫,又不是他爹……

    …………

    有的人生来就忙碌。如果不忙碌,他也会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当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比所有人都努力的去忙碌。

    秦知县就是这种人,用太祖爷爷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在这个大家都忙着财的大明朝,这种人真的很少见了。

    当陈生他们一行人出现在昌平的时候,秦知县爆了无与伦比的革命热情。让陈生都不得不怀疑,这种人是不是从真正的人民公仆。

    知道陈生此次带了不少粮食来,昌平的百姓至少不会被饿死了,陈生带来的粮食极大地缓解了他的压力,作为昌平县令,如今他要做的事情便是上山下乡动员百姓聚集城外接领官府赈粮。

    只是动员工作做得并不好,因为战乱的缘故,许多村庄的百姓早早走光了,这也是陈生至今觉得奇怪的事,昌平周边的村庄几乎都成了鬼庄,里面不见一个人,城外领赈济粮食的不到一万,很多人就这样无缘无故不见了。

    等了三四天,秦知县从城外村庄回来,顺便还带回来了两三千人,这些人算是他这几日的劳动成果了。

    一个距离京师那么近的人口大县,居然逃难只剩了不到一万人,实在令人费解。

    秦知县的脸像是霜打的茄子。

    他虽然迂腐,但并不笨拙。这几忙碌于乡野之间,渐渐的也现了问题。

    百姓怎么逃亡了那么多?要知道这个时代,大家都有乡土观念。谁都明白,人离乡贱。如果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谁都不愿意离开自己心爱的家乡的。

    可是很多村庄,一个活人都没有。就连一条枯瘦的柴犬都没有,看样子,就像是传说中神仙用法术,将所有人都变走了一样。

    、、、、、、、、、

    “敢问陈郡公,这个名叫高有才的财主……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让他住在县衙里?”秦知县不解地问道。

    连日的奔波,而且收效甚微,秦知县的精神很不好,脸色也很差,脸上布满了憔悴和疲累,眼珠子满是通红的血丝,连官员最基本的衣冠仪态看起来都一塌糊涂。

    陈生叹了口气,道:“秦知县辛苦了,这些日子看你先后奔波,太子殿下和我非常钦佩,只不过,你毕竟是昌平一县父母,在这大灾关头,身子尤其重要啊,万民生计系于一身,你要好好保重才是。”

    秦知县叹道:“职命所在,不得不为尔,但求无愧陛下,无愧黎民便是……陈郡公,这几日多亏您和殿下坐镇城外善棚赈济百姓,为下官分担了许多事,下官感激不尽……”

    语气一顿,秦知县指了指正在县衙后院园子里闲逛打呵欠的高有才,疑惑地道:“只不过……此乃何人,为何公爷要将他接进县衙里住下?”

    陈生扭头看了高有才一眼,嘴角噙着几分轻笑,道:“他……算是一个客人吧,嗯,烦请秦知县叫府中下人好生招待,有吃有喝就行,或许……”

    “或许什么?”

    陈生笑道:“或许,昌平百姓失踪之谜,此人知晓几分端倪,这几日忙着赈灾,待城外乡亲们安定下来后,我再好好跟他聊聊,敬酒或者罚酒,终归要吃一样的。”

    秦知县一惊,扭头看了眼高有才,随即点点头:“既是公爷所命,下官自当遵从,昌平大牢里也有刑具,公爷若欲刑讯,只管取来用便是。”

    陈生失笑:“用刑具反倒落了下乘,放心,我有一百种法子让他老老实实开口,或者……让他后悔为何生到这个世上。”

    、、、、、、、、、、、、、、、、、、、

    一大早醒来,陈生看到一丝丝雪白飘洒,倾洒在地上,陈生一惊,翻身而起,顾不得整理衣冠,匆忙跑出门外,抬头看着天空那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呆愣过后,不由放声哈哈笑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