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定秦曲》


    第(3/3)页

    “醮”亦有“醮法”。所谓“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等。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

    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分割线…………………………………………

    而在南宋中后期,原本盛极一时的净明道逐渐被清微道所取代。

    其主要展者黄舜申为宋末元初清微派主要的传人,俗名应炎,字晦伯,舜申为其法名。福建建宁人。出身闽中世家,少通经史百家之学。年十六,侍父于广西幕府,遇官于广西的清微派一代宗师南毕道,授以清微雷法。

    南宋宝皊中出任检阅,以清微雷法名世。理宗召见,御书“雷渊真人”四字赐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应诏赴阙,奏对明敏。未几,乞请还山,制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弟子甚众。分南、北两支传播清微雷法。

    一支以福建建宁为中心,由其弟子熊道辉传彭汝励,再传曾贵宽,再传赵宜真,再传刘渊然,再传邵以正,再传俞道纯,传行于南,其门人后在南京朝天宫执事。

    一支以湖北武当山为中心,传行于北,由其弟子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传张守清,再传张悌、彭通微等。这一支实为全真道士兼行清微法者。

    黄舜申既是宋末元初清微雷法的主要传人,又是清微雷法之集大成者和理论大师。陈采《清微仙谱》序云:黄舜申“覃思著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

    而在这个时期,清微道“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所衍。”

    《正统道藏》中所存的清微道法著作,如《清微元降**》《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盖皆出于黄舜申及其门人之手。

    清微派亦以行雷法为事,其雷法理论,亦类于神霄派。仍主天人合一,内(炼)外(法)结合,而以内炼为基础。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于外。《清微斋法》卷上云:“盖行持以正心诚意为主。心不正,则不足以感物;

    意不诚,则不足以通神。神运于此,物应于彼,故虽万里,可呼吸于咫尺之间。”又:“将吏只在身中,神明不离方寸。”将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时所劾召的鬼神。意谓能劾召鬼神,全在于心诚意正和深厚的内炼工夫。《道法会元》卷一《法序》也称:“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气融。

    ……凡气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召之机在此不在彼。”故该宗著《清微丹法》,专言内丹修炼之道。

    其《用章》引雷渊真人之言曰:风、云、雷、雨、火等,皆以行法者深厚的内炼工夫为基础,待临场时,靠运气从体内放出来:“耳热生风,眼黑生云,腹中震动即雷鸣,汗流大小皆为雨,目眩之时便火生。入息静定良久,神息既调,直待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觉身非我有,天地虚无入定光中,……次复收敛运一气七遍之妙,……酿成五事,临坛之际,拨动关捩,随窍而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