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被曲解的事情(上)-《定秦曲》
第(2/3)页
只不过即使是如此,骊山皇陵确实算是已知的先秦时期最大的国君陵墓。
……
后世在挖掘骊山皇陵的时候,有着很多的疑问:
1:骊山皇陵的规模到底几何?
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o米,南北实际长16o米,总面积416oo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oo至15oo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ooo米,它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
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
2:骊山皇陵地宫有几扇大门?
2oo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
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
《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
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然而司马迁是如何知道骊山皇陵的内部设计?是否是因为萧何在进入咸阳之后,得到了这方面的草图,眼下已经无法得知,而这个记载的真伪,只能够凭借日后来解答。)
3:“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
后世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
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这一个情况不是没有可能,作为横扫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王朝的秦帝国的缔造者,始皇帝即使是有着这样的要求,也是无可厚非,而从汉墓的相应情况而言,汉承秦制,也许在这一方面也刻画出当其时骊山皇陵的部分描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