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养马以及压力 上-《定秦曲》


    第(3/3)页

    商代甲骨卜辞记有管理商王马匹的马小臣。

    历史上由政府管理全国官民马匹的组织制度,最初酝酿于周代。中的校人、牧师、圉师、人、趣马、巫马等职司,分掌马的放牧、饲养、调教、乘御和保健等任务除周王室与诸侯养马外,又向下级征发马匹以充军赋。春秋、战国之际已有“千乘之家”、“万乘之国”以车马代表财富的语汇。

    秦、汉时边郡设苑养马,并成立太仆寺,马政机关从此形成;太仆一职也由周代周王车驾的御从,变成为马政长官,位列九卿。北朝起太仆寺兼管骆驼、牛、羊等牧政。

    隋唐在陇右设牧监,除太仆寺统管全国牧政外,又设驾部主管驿马,汇集官私马牛杂畜的簿籍,以凭考课,马政组织至此大备。

    宋代除仍有太仆寺和驾部外,又设群牧使。政府还设茶马寺,以茶叶等向西部少数民族换取马匹。王安石创行官马民养的保马法,但不久废止,以后改行民牧制度。辽、金、元马政组织基本仿效唐宋制度,以养马于塞外为主,并大肆搜刮民马。

    明初在全国南北各地推行马政,在陕甘和辽东设养马场,在农区厉行官督民牧,由太仆寺、苑马寺及行太仆寺分掌其事,统于兵部。后因草场日减、官吏乱职而未见成效。

    清代全盛期抑制内地民间养马,养马业日益衰落,只在察哈尔等地设若干马场,政府设太仆寺、上驷院,分管口外马场。清末军制改革,把持续2000余年的马政机构合并成军牧司,但上驷院仍保留到清代覆亡。

    ………………………………………………分割线…………………………………………

    从上述的养马历史来看,张嘉师事实上搞错了一些事情,那就是很多失去马场的古代国家,都会千方百计维持一定数量的骑兵编制。尤其是南宋,因为接连与金国以及蒙古交恶,更多只能够是从东南产马区发展养马国政。

    但是因为其数量问题,终南宋一朝,很有可能只不过是有相当分散的骑兵部队在战场上活跃着,而没有一个较大规模的骑兵编制。

    /24/24427/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