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庙号与谥号 上-《定秦曲》
第(3/3)页
而作为其标新立异的一个方式,那就是主要出现在东汉时期的皇帝庙号方面: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
可以说东汉王朝的庙号评议,在汉章帝时期应该是同样经历过一次相应的变革。若非如此,恐怕按照周礼,汉明帝都评不上什么庙号了。因为在此之前,汉太祖是刘邦,汉太宗是刘恒,而汉世忠则是刘彻,汉中宗则是刘询,汉世祖则是刘秀。
而刘庄很明显还真的评议不上祖这个称号,而在之前,刘秀同样是移除了三个西汉皇帝的庙号:高宗元帝刘奭,统宗成帝刘骜,元宗平帝刘衎。
而刘秀移除了三个西汉皇帝的庙号的初衷到底是什么?眼下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准确认知的消息,但是毫无疑问,估计刘秀会被他子孙后代的一些庙号弄得哭笑不得。
穆宗和帝刘肇,恭宗安帝刘祜,敬宗顺帝刘保,威宗桓帝刘志……
好吧,这四位皇帝若是真的有资格评议上庙号,那么西汉的汉景帝以及汉昭帝,是不是应该哭晕在茅坑旁边?
在庙号的评议方式当中,主要有以下的几个规则。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圣祖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有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文弱不堪,武宗偏好武力,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分割线………………………………………………
而在庙号的评议含义当中,有几个相对有意思的庙号,是张嘉师自己都觉得很有意思的。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