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学堂-《有支军队叫北洋》
第(2/3)页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但是主持制定“壬寅学制”的张百熙以偏护新学遭批评,同时因为该学制制定仓促,存在一些不足,公布后即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壬寅学制”公布后未能得到实行。
随后清政府重新公布出了由张百熙、荣庆等人重新拟订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因公布时在阴历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
这个学制之所以说更为系统详备,主要是提出了“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童”,“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学的内容比之前的壬寅学制多出了重点之初,强调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施中的问题,癸卯学制颁布后又作过一些补充和修正,影响最大的一点是在学制中开放了“女禁”。
在这样的大浪潮之下,王宾也不得不将学堂的事情提到了军制的前面。
在日俄开战之前奉天的教育情况还是不错的,各个府县都有小学堂,但是在日俄开战之后由于奉天地区很快的就成为了战场不少的学堂顿时就不再上课了,许多人都忙着逃难哪里来的闲工夫去考虑教育的问题。
所以在王宾成为盛京将军之后,在奉天地区已然是没有一个学堂了,但是在辽西地区的学堂还是在王宾的维稳下勉强开课。
对于教育行政王宾也相应作出了改革,先是设立了提学使司作为各管教育的行政机构,并且由自己亲自担任提学使表示对教育的重视,还在提学使司下设省视学6人,专门负责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