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沟通(上)-《重生之叱咤乐坛》


    第(2/3)页

    澹台文慧轻轻摇了摇头:“如果是几年前文慧娱乐刚刚在香江成立的时候,我会非常希望看见像你这样能够擅长多种风格的歌手,因为这会让你在歌迷当中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米国也好、欧洲也好都是这样的环境。一个歌手以某一种风格为主,辅以其它各种风格,这样的歌手最受歌迷们的欢迎,他们的艺术生命力也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就像你很喜欢的那位george/micha1e(乔治.迈克尔),在ham(威猛乐队)时期风格就生过改变,单飞之后更是尝试过摇滚、布鲁斯蓝调、福音音乐、disco舞曲等等各种风格,而且都获得了成功。小叶子,你的这种设想放在欧美肯定是行得通的。但是当我做了这几年之后,我就现……这一套在香江歌坛很难行得通。”

    “在香江歌坛,一个歌手贸然改变风格的下场,一般都不会太好。而且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障碍,那就是我现在还不能肯定,香江歌坛有没有民谣歌曲的市场。”

    “小叶子,这是我比较担心的一点。”

    “在香江歌坛,改变风格还有成功的例子放在那里,章国荣如果不是改变了自己的歌曲风格,可能他到现在还被歌迷狂嘘呢。所以只要我们考虑得周到一点、宣传做得到位一点,我认为风格改变对你第二张专辑的影响不会太大,甚至可以借此把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向一个新高。反正宣传的角度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我们可以按照需要去进行艹作。但是香江歌坛对于民谣歌曲的接受能力……真的很让我怀疑,以前从没有这样的风格在香江歌坛成功的例证,如果香江歌坛接受不了民谣这种风格的歌曲,那你这张专辑可就危险了。”

    澹台文慧蹙起了眉头。

    “如果这是你第一张专辑,我也会同样认可你的选择,我们可以用这种香江歌坛少见的民谣风格尝试着去闯一闯,说不定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来。但是……小叶子,这是你第二张专辑了,其实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小叶子,你应该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澹台文慧看着叶梓,微微叹了口气,随即凝神注视着他,眼睛一眨都不眨。

    ……

    叶梓当然知道澹台文慧的意思。

    正如澹台文慧刚才所说,如果这是第一张专辑,那叶梓就是一张白纸,怎么做画都可以。那么选**谣这种香江歌坛少见的类型,真的说不定就打开局面了。

    这种时候,宣传也好、专辑也好突出的就是一个“新”字和一个“奇”字,这未尝不是一条好路子,推陈出新嘛。当然,失败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叶梓的第一张专辑在香江歌坛已经获得了成功——非凡的成功,而这样的成功顺带着就会非常自然的毫不刻意的把叶梓的风格定位下来。虽然仅凭一张专辑还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不过歌迷、媒体、评论界心中的印象已经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印象会逐步增强,直至最后根深蒂固。

    当然,目前还远远没到那样的阶段,但是叶梓的风格就是流行的pop这一观点、或者说印象,已经刻在了歌迷们、刻在了香江媒体、刻在了香江评论界的脑海里。

    在这种情况下,歌迷也好,媒体和评论界也好,都会自然而然的认定叶梓第二张专辑仍然会延续这种最流行的pop风格,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商业化口水歌风格。最多因为那《江南路上》的意外走红,让他们也能接受叶梓演唱爵士风格的歌曲。民谣?那是什么?一旦叶梓将第二张专辑的主要风格确定为跟pop大相径庭的民谣风格,无论是歌迷还是媒体和评论界都会大吃一惊,进而对第二张专辑产生怀疑。

    能把pop唱好的歌手,也能把民谣唱好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