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其实按照花星的计划执行下去,你的专辑会卖得不错。”澹台文慧笑道:“他们做这些事情已经非常拿手,套上一个成熟的模式就能照搬着进行艹作,效果也会非常明显。” “不过有一点就请你注意,花星这份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卖专辑’这三个字,其他一切都要屈从于这个大目标,所以虽然他们为你制定了‘创作型歌手’这样的形象标签,但是执行的还是商业艹作的一种既定模式,对于你个人形象的塑造上面不会太用心的。” “这就是我不太看好这份计划的原因。” “叶梓你想一想,你心目中的创作型歌手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应该像这份计划一样无时无刻都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吗?创作型歌手最重要的那种天才的神秘感在哪里?还要不要保持?等等情况。这些你都仔细考虑一下。”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叶梓你是想做一个商业型的歌手还是想做一个艺术型的歌手?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你一定要考虑清楚才行,因为这将决定着你未来能够达到的高度极限。” 说到这里,澹台文慧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又郑重。 叶梓点了点头,又给澹台文慧的杯子里续上水,随后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默默的思考起来。 商业?还是艺术? 怎么搞得像生存还是死亡一样,有这么难以选择吗? 对于其他歌手,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陈义臣走的肯定就是商业型歌手的路子,这也是绝大部分歌手选择的道路。前文提到的李亚铭就是典型的艺术型歌手,介绍他的作品和专辑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个很关键的词语——“最具商业性的”,比如李亚铭“最具商业性的”专辑是XXX等等。这样的一种介绍,其实就已经把两种类型的歌手完全区分了开来。 别人我们不管,问题是叶梓会怎样选择? 叶梓的第一感觉就是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重,但是立刻就被他自己给否定掉了。这当然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叶梓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来说叶梓还做不到这一点。他现在这张专辑里的所有歌曲几乎都是商业歌曲的代表,包括大受歌迷和专家鼓励的那首《涛声依旧》,从它的本质上来看仍然是一首商业型作品,哪怕它的歌词借鉴了古诗的意境,遣词用句也非常讲究。 其实作品本身并没有商业型和艺术型的绝对差别,差别集中体现在歌手身上。商业型歌手的一切作为都是以盈利或者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为主要目的,哪怕他演唱的是最纯粹的艺术歌曲,他的目的也是在赚钱和提升知名度上面。而艺术型歌手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某些主张或是某个观念,赚不赚钱、名气大不大这些反而是其次的东西。 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吗?当然可以。 比如台海的罗大友就做得很好,这一位人人皆知,就不多说了。 而且基本上所有歌手都会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但是侧重点就会非常不同,真正极端的例子反而非常少见,李亚铭在做专辑的时候同样也要考虑商业性的存在。所以刚才澹台文慧说的虽然严肃,实际上她的问题就是让叶梓选择自己的侧重点。(PS:这段内容很不好写,重写了十遍都有,最后才定稿这样比较中庸的一种说法,肯定有人不太满意。但是不写又不行,这是主角今后所走道路的开端,没有办法回避的。如果高音的想法跟您的意见相左,见谅见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