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唢呐声由凄楚悲壮转入活泼轻快,乐曲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形象生动、对比强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似乎是老人所经历的国家动荡时期,转折至改革开放生活美好的现代。 有种旧社会与新社会生活的鲜明对比。 唐尧心想,也难怪唢呐会没落。这样的声音,虽然有足够的冲击力表达感情,但是现代音乐,终究是少有能与之搭配起来的乐器。不同于古筝琵琶一类,尚能算是高雅之音。 相比起来,在以前民间使用广泛的唢呐,在被时代抛弃后,更像是粗鄙低贱,不足登大雅之堂的乐器与音乐。 一曲终了,姜文竹不知所云,唐尧却还在回味。老人放下唢呐,好奇对唐尧问了一句,“刚听这小姑娘叫你老师,你是在学校教书的吗?” 却是姜文竹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解释道,“老人家,唐老师不是教书的,他是唱歌做音乐的。” “哦哦。”老人茫然地点了点头。 “老人家,您贵姓?”唐尧问道。 老人不知道他问这干嘛,但还是回答道,“免贵姓张,张远山。” “张老,我能留您一个联系方式吗?”唐尧问。 “可以可以。”张老以为唐尧是对学习唢呐有兴趣,所以答应的很干脆,念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小伙子,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不收学费的。” “成!”唐尧点头。 同张老道别后,唐尧和姜文竹返回酒店。路上,姜文竹好奇问道,“唐老师,你真的想学那个什么唢呐吗?” “那倒不是。”唐尧笑着摇头摇头,“或许以后的创作中能用的上这种乐器呢?就可以请张老这样的老前辈帮忙。” 姜文竹点了点头,有些想象不出来,能用上唢呐的音乐会是什么样的。只觉得唐老师,可能会辜负了老人家的期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