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渤族人才-《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2/3)页

    可是在这一刻,多年前埋下的种子终于生根发芽,在逐渐增大的声浪中人群也骚动起来,涌动着的人群反复冲击着巡防营组成的人墙,无数夹杂着污言秽语的词句从人群中涌出,坐在马上的孔苓翌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送葬的队伍还在此起彼伏的声浪中缓慢前进着,只是当初那分肃穆却已经荡然无存。

    只是孔家一向手段强硬,百姓们平日里敢怒而不敢言,却是谁也没有想到,积累多年的民怨会在这样一个场合爆发出来。

    阿尔哈图随着人流前后走动,似乎是身不由己的样子,不过他的双眼始终在监视四周,一刻也没有松懈。人群的反应并不像自发的,倒像是有人从中煽动,而且声势愈演愈烈。他不由把手缩进了袖中,紧握住暗藏的铁法尺。

    他慢慢地向着喊声最大的几个人靠近,这种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出并控制住煽动者,而且越快越好。

    孔苓翌还端坐在马上,脸色却是愈发的难佛一头发怒的野兽,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跟在队伍后面的大小官员也都是一脸的惴惴不安,生怕这个被他们私下称为“乡巴佬”“山东棒子”的人会突然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

    很快,四散在人群中的细作控制住了煽动者,身边突然出现的冰冷的刀刃让那些人选择了闭嘴,而沉默也像是骚动刚开始爆发时一般逐渐传播开去。随着躁动的声音逐渐降低,孔苓翌的脸色终于有了一丝好转。

    就在躁动将要平息的瞬间,从远处飞来的一支响箭打破了这微妙的平衡。

    这箭是从两百余步外的阁楼里面射出来的,为了及远,箭路只能取高,这个距离上想要一箭准确命中目标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而在这个距离上使用鸣镝,只有一个目的——发出信号。

    箭在距离孔苓翌三尺远的地方飞过,钉在他身后的棺木上,箭尾不停地震动。

    就在这一瞬间,场面一下失去了控制。原本在阻拦人群的巡防营士兵,突然有一部分人调转矛头向孔苓翌杀去,他们身后的人流也随之涌上。更有煽动者藏在人群中突然爆发,他们大喊着:“杀了这狗贼!杀了他!”

    突然的转变让所有人都无所适从。原先被控制的人突然都亮出了武器,贴身的搏斗伴随着喷溅起来的鲜血让更多无辜的人感到惊恐和愤怒,他们忘记了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只是跟着人流大声地喊:“杀了他!杀了孔苓翌!”

    阿尔哈图被无数的人挤压着,袖中的铁尺早已握在手中,可这一刻他却毫无办法。身边是失去理智的狂热呼喊和更加尖锐的哭泣声,他不可能杀掉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动手的唯一后果就是被更多的愤怒的人撕成碎片。

    孔府的小队骑兵作为仪仗,和更多的士兵被安排在队尾。与孔苓翌有着几十丈的距离。他们拼命催动着战马,想要尽快赶过去,用手中的刀和自己的身体来护卫他们的主子。可涌动着的人群阻挡了他们的道路,哪怕是他们再凶狠地砍杀,也无法加快前进的速度,只能眼睁睁地八支长枪刺向赤手空拳的孔苓翌。

    涌动的人流,愤怒的呼喊。躁动的马匹,慌乱的百姓,冲锋的骑兵。无比混乱的场面中几乎所有的人却同时都在做同一件事——盯着孔苓翌。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了。有一个人侧身,赤手抄过第一杆刺向孔苓翌的枪,他攥紧了枪身,将枪头夹在腋下。雄浑的臂力竟连同整枝枪与持枪者一起举了起来。紧接着手臂一震,将持枪者摔入人群,砸倒了更多要冲上前的人们,随后就以枪尾横劈出去,将已经刺到面前的枪杆尽数打折,暂时逼退了冲上来的刺客。

    没有人能指望几个伪装成京军的士兵就杀得了孔苓翌,真正的刺客潜其实早就伏在百姓中。他们煽动人群。并藏身其中借以接近目标。京军当中的内应只是个幌子,就在他们纷纷倒地的时候,刺客已接近到足够的距离,纷纷从怀中掏出了暗藏的手弩。

    阿尔哈图一支弩箭射出就已经失去了目标。马背上空无一人,刺客抬头,但只能目的阳光和笼罩而下的黑影。一个人高跃到空中,双手握枪下劈。

    阿尔哈图天的武举会试,认出了这个人是谁。

    那个叫费扬塔珲的渤人,听说是从关外来京赶考的。

    枪杆重重劈在刺客肩上,响起了骨胳碎裂的声音,那个人的身体以一种可怕的姿势折断,垮了下去,砸在地上,夹杂着内脏碎片的血从口中喷出,空气中弥散着腥甜的味道。坚硬的枣木枪杆竟也受不得如此大力,从中折断。

    两支弩箭插在费扬塔珲的身侧,手弩的劲力不足以穿透他衣服下的软甲。暴露出来的刺客来不及进行下一步动作,费扬塔珲一记肘锤已将其一撞的吐血倒地,同时手中半截长枪掷出,刺穿了另一人的咽喉。

    又一名刺客拔出匕首冲了上去,面对着似乎遥不可及的费扬塔珲,他像是在做一场疯狂而沸腾的舞蹈。他嘶吼着,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过去。

    一颗颗头颅翻滚上天空,四溅的血染红了青石铺就的地面,杂乱的呼嚎声中费扬塔珲负手而立,他黑色的头发从头盔的边缘露出,随着风飞舞着。几名黑甲的骑士如暴风一般刮至他身旁,挥刀砍杀一切敢于接近的敌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