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纵横之策-《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2/3)页
花园中,直隶总督李绍泉躺在了躺椅之上,闭目养神。
此时的他,突然回想起和林义哲定下计策削弱日本的情形来。
……
夕阳已经沉落,西边那一片金红的晚霞余辉已消失的一分不见,碧澄澄的天上新月皎洁,将水银似的月光柔和地洒落在驿道上。
李绍泉与林义哲一前一后,脚步笃笃地沿着驿路缓缓向前,而几名背挎长枪的淮军兵士和船政海兵远远的跟在后头,尾随在二人身后以行护卫之责。
“鲲宇……”走在前面的李绍泉突然停下了脚步。
林义哲抬起了头,迎上了李绍泉关切的目光。
“你的心好象乱了!”李绍泉望着林义哲,月光映照下,他可以清楚地义哲嘴角的细小水泡和有些深陷的眼窝。
而他原本清秀的脸上,也有了风霜刀刻般的痕迹!
想到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切,李绍泉禁不住叹息起来。
听了李绍泉的话,林义哲心下一凛,他可能觉察出自己的心绪的确是乱了起来,虽然他已着力掩饰,但却没料想还是被李绍泉一丝不漏的收入了眼底。
现今战事已毕,而爱人故去带给他的内心伤痛,却仍未消散!
“这几日是有些心神不宁……”林义哲不能和李绍泉吐露心事,只是苦笑着点了点头。“战事已毕,而群谤又至,正不知如何应付,颇有些心力交瘁之感。”
“呵呵,鲲宇多虑了,清议值几文钱?”李绍泉笑着伸手拍了拍林义哲的肩膀:“你这一场大功,岂能因为清议而湮灭无闻?不过。小人之暗箭,却是不可不防……”说到这里。李绍泉脸上的神情一瞬间已转为庄重,“你斩了刘兰洲,可是大大的给了那人当头一棒,以那人之心性,是绝然不会放过你的!所以皇太后皇上那里,便要做足功课!”
“章桐兄可否教我这功课一二?”林义哲笑了笑,问道。
“你之前便得罪了那班清流,这一次又敢为天下之先,触怒左氏。但只要皇太后那里下到了功夫,他们便动不得你分毫!”李绍泉道,“皇太后天性慈蔼,最重情义,你先前的底子已然打得极好,这一次只需动之以情,便万事顺遂。无人可阻碍于你,便是左氏阿瞒本色,亦当无能为力!”
“我听宫里头的人说起过,皇太后听说采木番民死于日军之手极多,甚是悲悯,称之为‘义番’。你不妨便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必要时,秦庭之哭亦未尝不可。”李绍泉似乎是觉得自己给林义哲出了个有些馊的主意,自嘲似的笑了笑,“这当中的分寸,你自己把握好就行了。”
“章桐兄之言,我记下了。”林义哲立刻明白了李绍泉的意思。点了点头。
“此外,六爷和文相那里,你也要下下功夫。”李绍泉说着,又点了林义哲一步,“文相对你很是你此次进京觐见,不妨去拜一下文相,没有坏处。”
“早有此意,只是不知文相可否愿意见我……”林义哲略一迟疑,说道。
“你便放心去好了!”李绍泉似乎猜到了林义哲的心事,笑着说道,“文相定然不会拒而不见!我可是听说,文相有意管你要一张门生帖呢!”
听到李绍泉的话,林义哲不由得愕然。
文祥想收自己当门生,这可是他从来没曾想过的!
“此事不必急在一时,若是文相果有此意,你以后的事便好办得多了。”李绍泉道,
“多谢章桐兄提醒。”林义哲感激道。
“天下的事情,不过事在人为罢了!”李绍泉道,“关于现下时局,皇太后皇上问起,你也当有所准备才是。”
“章桐兄所言甚是,这里我预先做了些功课。”林义哲笑了笑,说道,“只是传将出去,只怕又落得个‘媚洋’的骂名。”
“你是打算玩弄纵横之术压制日本了,倒也不错。”李绍泉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笑问道,“你是如何想到这里的?”
林义哲望着李绍泉,微微一笑:“不知章桐兄还记得否,当年是如何带淮勇入沪的?”
李绍泉的一双眼睛立时一闪——彤郅元年,因为那位“九帅”曾伯璞执意要取破金陵的头功,拒不接受其兄曾国藩要他率兵救援被叛军围困的上海的命令,李绍泉奉师命回乡组建“淮军”援沪。而当淮军方一成军,便立即分7批乘坐上海士绅花18万两白银租来的英国轮船,经由叛军严密设防的南京防线,沿长江在一路直抵上海!
而当搭载淮军的船队经过南京江面时,驻守在两岸堡垒上的叛军官兵个个剑拔弩张,他们能够清楚地船上的淮军,但却因为有外国轮船这张“虎皮”掩护而不敢开枪,淮军这才得以安然抵沪……
洋人的虎皮……
“鲲宇的意思是?……”李绍泉义哲,若有所思的问道。
“这也是得了日本人的办法,日人此次侵苔,便试图拉美国下水。”林义哲目光幽幽的继续道:“今日中土之情势,欲求振作,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和戎一道,除与各国守约和好之外,还可联结一二国以为外援,否则,以朝廷内外之掣肘重重。单凭我等之力,欲行变法,其难不啻于登天,而既然堤内有损,何不堤外补之?”
“依鲲宇之言,该当如何补之?”李绍泉容色不动的追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