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来的希望-《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2/3)页
接下来又有两名汉族男孩上前爬旗杆,但最高也都是爬到三分之二的高度,便坚持不住的滑了下来。
法国教官族男孩们不敢再试,似乎是嘲笑了他们几句,那些汉族男孩的脸上都现出了羞愤之色,但却没有人再出来爬上去。
这时一名个子不高的排湾族男孩站了出来,他几步来到了旗杆前,向上一跃,和汉族男孩的手脚并用式的攀爬不同,他用双手环绕过旗杆,弓起身子,双脚踩在旗杆上,如同猴子在树上行走一般。
名排湾族男孩灵巧的沿着旗杆向上爬去,法国教官的脸上现出了惊异之色。
很快,这名排湾族男孩轻松的便爬到了旗杆顶端,他摘下法国教官的军帽向下挥了挥,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然后如同向上爬时那样敏捷利索的爬下了旗杆。
排湾族男孩来到了法国教官面前,按照法国海军的标准,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双手将军帽呈到了法国教官的面前,教官面上满是赞许之意,他举手回了这个排湾族男孩一个军礼,将军帽接了过来。
那支小小的学生队伍里,这时响起了阵阵的掌声。
林逸青远远的望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之意。
想到林义哲为这座海军学校所付出的心血,他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
由于受传统观念对“洋学”鄙视厌恶的影响,船政学堂自开办以来,便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为了能使船政学堂壮大起来,真正成为乾国海军的摇篮,林义哲一方面上奏朝廷,请求朝廷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设法给予船政学生更加优厚的待遇,吸引学生前来,再一个重要的措施,便是吸收各地由育婴堂收养的孤儿作为生源。
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孤儿在乾国大量存在,但相应的收养机构却极少。而在禁烟战争之后,西方人大量涌入乾国,不少西方教团进入乾国传教,但收效甚微,他们了解到乾国有大量孤儿的实情,为了吸收孤儿为教徒,便开办了不少的育婴堂,收养乾国孤儿入教,而由于传教士们喜欢给病重的孩子施洗,极易引发乾国百姓的误解,结果导致了大量的教案发生。最为显著的例子便是“天津教案”。
在林义哲助曾伯函成功解决了“天津教案”带来的危机之后,在林义哲的倡议下,李绍泉首先在直隶境内效法船政,开办了天津水师学堂和西学学堂,吸收孤儿入学。而后在朝廷“定国是诏”下达,号召各地开办学堂,广收学生入学,并给予了财务和政策上的支持后,沿海各省纷纷效法,自此船政的生源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