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无敌逼供术-《奋斗在盛唐》


    第(3/3)页

    李显甚是高兴,道:“诸位爱卿请起,水刑之术,确实是天降祥瑞。呃着每人赐锦缎一匹,朕与诸君同贺!”

    “谢陛下!”

    纪处讷见崔和崔耕得了彩头,心中颇为不忿。

    他眼珠一转,道:“崔相的水刑之术,的确让本官大开眼界。不过,我还有一事不明,倒要请教。”

    “纪侍中请讲。”

    “你是什么时候研究出这水刑之术的?”

    “大概十年前吧。”

    “有此仁术,你为何不早点告知朝廷,而是秘而不宣?难道你对陛下的忠诚,远不及对太平公主的情义?”

    前面那半句还好,后面那半句,却是恶毒至极。

    崔耕没有早点把出后世著名的水刑拿出来,那当然是有原因的。

    关键在于,这水刑太好用了。

    据说,在此刑发明之初,没人能忍受超过五分钟。那令人绝望的窒息感,绝对让人不惜一切地招供。

    即便经过严苛地针对性训练,也难以抵挡多次水刑。**的保镖,就是在一百三十七次水刑之后,交代了**的藏身之处。

    当然了,如此利器,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此乃刑讯逼供的无上利器,非人类靠意志就能硬抗,审讯之人想要什么口供就有什么口供。

    若是刑讯之人有私心,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在现在社会,侦探手段颇多,人们可以“重证据轻口供”。

    但在古代,技术条件有限,口供就是重要的证据了。以那帮官僚的尿性,得到此术之后,天下不知要多多少冤案。

    “哼,纪侍中,你这么说,就太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当即,崔耕抖擞精神,将这水刑之术的弊端娓娓道来,最后他说道:“直到现在,本官也不知说出此术,到底是功德无量还是罪孽滔天。如何兴其利弊其害,就要看朝堂上衮衮诸公的智慧了。”

    李显道:“二郎顾虑得甚是,天下万物有一利必有一弊。至于到底如何兴利除弊,众位爱卿,大家一起议一议吧。青史留名的机会,也许就在今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