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隆基难偷鸡-《奋斗在盛唐》
第(2/3)页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盐税的征收。到了汉武帝时,更是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盐税成了朝廷的一大财源。
自汉至两晋南北朝,盐税基本就没停过。
然而,大隋建立之后,鼓励生产,朝廷不再收食盐之税。也就是说,全国范围内的盐池归朝廷所有,但不禁百姓煮盐谋利。
大唐承袭隋制,也不收盐税,直至今日。
现在长安的盐价是每斗十文钱,可谓十分廉价。
刘幽求打的就是盐税的主意。
但是,加税得地方官府配合,他的手伸不了那么长。再说了,即便收盐税也是进国库,跟李隆基完全没关系。
于是乎,刘幽求就以“筹集救灾钱”为理由,偷偷地将均州武当县的盐池作价三十万贯,卖给了李隆基。
把盐池卖给私人后,均州附近百姓再想吃那么便宜的盐是不可能了,随随便便长价一倍绝无问题。
至于其他地方的便宜盐过来卖?笑话,运费不要钱啊?
当然了,李隆基需要的是快钱,不可能靠卖盐慢慢回笼资金。于是乎,他把这个盐池卖给当地的土豪,总共得钱三百万贯。
刘幽求道:“若是崔相答应了,我就可以以“当初盐池贱卖”为理由,让临淄王补上差价,这笔三百万贯的款子,不就进了户部了吗?”
崔耕笑吟吟地道:“这么说……李隆基是破财消灾了?你可能做得了他的主?”
“当无问题。”
“那好,就这么办了,三日内,你让李隆基把这笔款子交到户部。”
“是。”
……
刘幽求黯然而去,步履蹒跚,仿佛一下子老了几岁。崔耕明白,二人之间的交情算是完蛋了,也是一阵叹息。
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是,有了这前后总共四百万贯的外财进账,自己这个户部尚书就好当多了。
至于均州附近的百姓?
现在的盐价低廉至极,比等重的粮食贵不了多少,就算涨价一倍,对他们也造不成什么的影响。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还是珍惜现在的盐价吧。
根据历史记载,大唐自开元年间重新开征盐税。后来盐税越来越重,盐价达到了原来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天下之赋,盐利过半”,百姓苦不堪言。
即便日后不是李隆基登基为帝,天下承平日久,开支浩繁,征收盐税也是迟早的事儿。
……
……
半个时辰后,临淄王府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