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章 遂愿-《妻在上》


    第(3/3)页

    他带着禹东先生前来京兆,已经趟了浑水,却不会趟得太深。

    他的基础和支柱,始终在河东,在禹东学宫。

    然而,想到裴光这个知交好友,再想到裴家对禹东学宫的支持,他还是忧虑不已,多问了一句:“所图太大,千虑必有一失。你……小心为上。”

    裴光眸光亮了亮,然而并没有多说什么,只道:“离开也好,明日我去送送你。旁的,你放心吧。”

    第二日,裴光望着周典离开的背影,久久伫立在城门外,目光略带了些怅然。

    这怅然,随着齐濮事态的推进,渐渐变成了坚定。

    没几日,裴定就向裴光禀道:“父亲,齐濮上了奏疏乞骸骨,皇上已经准了,齐家也将迁出京兆,家族子弟都被暗中问罪了。”

    这个结果,在裴光的意料之中。乞骸骨,也不是被夺官,皇上多少还顾念着齐濮旧情,并没有将事情做绝。

    “普通百姓不知,但齐家子弟被问罪的事情,官员大多都知道了。”裴定这样回道。

    皇上明面上留了恩情,但实则……官员们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样也好,齐家在宜乡的恶行,又岂能逃得发过去?也足够让朝臣们警醒了。”裴光这样回道。

    裴定应是,心想也是这么一回事。齐家若是逃过去了,那么宜乡的百姓也就蒙冤难诉了。

    除了裴家父子之外,京兆许多官员人家也都在关注着齐濮一事。

    自然,关注点各有侧重。

    随着齐濮辞官,国子祭酒这个官位就空了下来,引起了京兆官员的蠢蠢欲动。

    从三品的官员空缺,而且还不是在考功司大考期间的空缺,这多么难得呀!

    更重要的是,这还不仅仅是从三品的问题,还是儒林士林的问题。

    大家都很清楚,经由这一场比试,新任的国子祭酒必然不能再像齐濮这样,必然是真正德高望重的人,必须能够承载起儒林文道的考验。

    为了国子监,为了大宣风气,必须有这么一个人,来一正儒林的风气。

    哪怕没有这样的人,国朝也必须造出一个这样的人。

    这个人,会是谁呢?(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m.aiquxs.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