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视察辽东-《求生在西晋末》


    第(2/3)页

    然而卫朔内心十分清楚,平州大学堂毕竟地处东北酷寒之地,文教底蕴远远比不上其他地方,随着时间推移,各地州学学堂必可超越平州大学堂。

    在辽东治下推行的是山长负责制,每座学堂由各自山长负责具体事务,重大事务则由学堂各博士组成的教务会商议后决定。反而官府各曹无权对各地学堂指手画脚,就连学曹也只有监督权,指导权而无管理权。

    当卫朔带着人来到大学堂门口时,山长孔纂与博士朱左车、刘赞正在门口迎接他的到来。

    “哎呀,竟劳烦山长以及诸位博士相迎,朔真是深表荣幸!”

    卫朔不敢怠慢,执弟子礼节上前向几位功勋卓著的儒学大家问好。别看刘、朱、孔三人一生都不曾进献什么惊天动地的计谋,可三人的作用一点儿都不比裴、莫、温、高四人少多少。

    可以说没有刘、朱、孔三人从细想上、文化上教育改造辽东,即便辽东军取得再辉煌的胜利,最终的下场也不会比历史上的前秦好多少。

    “主公亲临学堂,臣等身为下属理当亲迎。”

    “这些年辽东文教日益昌盛,三位功不可没,在这儿朔拜谢三位了!”

    “诶,主公客气了!都是我等应尽之责!”三位闻名天下的大儒忙拦着要行礼的卫朔。

    接下来卫朔在孔纂、朱左车、刘赞的陪同下行走在学堂内笔直的水泥路上,一路上不时遇到来来往往的学子,虽然有人驻足观望,但看到不远处戒备森严的侍卫,倒也没人上前打扰。

    “孔山长,而今学堂内有多少学子?”

    “回主公,眼下学堂内共有四级五千余学子进学,而且每年招收的学子数量是一年比一年多。说起来这都是托主公当年推行普世教育之功,随着时间推移,接受教育的小孩日益增多,也使得每年报考州学、郡学的学子越来越多。”

    卫朔闻言颇为自得道:“嗯,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只有开启民智,民族才会崛起!”

    在场众人都十分了解自家这位主公,知道其一向反对被秦汉以来统治者所推崇的愚民政策。

    传自商鞅的愚民治国之术的核心:一是毁商,二是弱民。先不说毁商,其中弱民政策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不向普罗大众推广知识,只保证上层少数精英分子掌握知识,最终通过弱民实现王朝长治久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