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蒲津古桥-《求生在西晋末》


    第(2/3)页

    其后的东魏高欢、西魏宇文秦、定关中的汉高祖刘邦、西征马超的魏武帝曹操以及隋文王杨坚、唐太宗李世民等历代皇帝都曾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这里修建浮桥以兴师济渡。

    魏晋时期,蒲津桥已由临时性的舟式浮桥渐渐发展成了固定性的竹缆系舟式浮桥。只是这种浮桥不够牢固,容易被河水冲垮,而卫朔要做的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番升级改造,将竹缆系舟式浮桥改为铁铸与混凝土浮桥。

    封奕站在卫朔身侧,望着波涛翻滚的黄河,轻声问道“主公。你真的要升级改造蒲津渡口上的桥梁?在黄河上修建浮桥可不是一件简单事情,不但耗资巨大,还有可能功亏一篑,徒损物资。”

    “那是自然!请子专放心,某自有成算。我打算让工曹、转运曹联合,在桥的两头用水泥砌石护堤,并在岸上铸造由铁牛、铁人、铁板、铁山、铁柱等相互关联的沉稳坚固的地锚,用来取代旧地锚。然后换竹缆为铁索串连百数叟木船系于铁牛尾部的横轴之上。”

    “如此不久,一道稳固可靠的新浮桥就可夹岸横跨在黄河上了。”

    杜群、王琰二人闻言若有所思。听了卫朔介绍,他们发现在黄河架桥似乎并不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若真按照卫朔的策划建成了,他们就有可能因此而名垂青史。想到这儿,两人眼中顿时射出一道炙热的眼神,灼灼地盯着卫朔不放。

    “若真如主公所言,一旦架桥成功。必将大大加强秦晋交流啊!只是这样一来,岂不要消耗大量钢铁?我辽东有充足的钢铁支撑桥梁建设吗?”

    王琰原本是伪汉赵降臣,因刚直之名被卫朔简拔入牧府任转运曹主事,其刚刚加入辽东不久,对辽东实力了解不多。根本不知道辽东郡有一座巨型铁矿山。

    “哈哈哈,关于钢铁一事,栗公不必担心。辽东郡钢铁基地发展至今,其钢铁产量已远远超过太康年间全国钢产量的总和。别说建一座黄河大桥,就是再建三座也不足为虑。”

    杜群是辽东嫡系官员,从下层低级官吏一步步爬升至工曹主事一职,可比王琰知道的多得多,忙出言向其解释一二。

    “嗯,杜主事说得没错,水泥、钢铁这两样建造桥梁最有利的材料,我辽东一样都不缺。只需找专人设计好桥梁,再加上匈奴俘虏,蒲津浮桥改造工程便可正式开工。此项工程,我打算交给工、转运两曹负责,你们二位可别让卫某失望哦!”

    杜群、王琰忙躬身保证道:“请主公放心,臣等定当尽心尽力,绝不敢辜负主公期望。”

    “升级改造蒲津古桥,虽说是打着振兴经济的旗号,其实诸位心中应该有数,它的最大用途还是以军事为主。新桥建成之后,一旦长安有变,我数万大军一日便可渡过黄河西入关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