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炼钢铁-《求生在西晋末》


    第(2/3)页

    看着有些大惊小怪的逢羡,卫朔不禁撇撇嘴暗道:“一年才三百吨产量而已,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要知道在现代,任何一家乡镇级别的钢铁厂其年产量都足以甩这座‘手工作坊’几条街。”

    “逢主事何出此言?我等深受主公厚爱,恨不得以死相报,何以敢欺瞒主公呢?”

    “大匠师莫怪,在下绝没有冒犯之意,只是对你提供的数据感到有些怀疑罢了!我朝最鼎盛时期,太康年间全年的钢产量也不过才两百万斤左右。而前汉武帝时期,全国拥有四十八个炼钢作坊,一年内也不过才四百万斤钢铁,平均一个作坊一年的钢铁产量还不到十万斤。”

    “可……可是大匠师却告诉我,眼前这座炼钢作坊一年的钢产量可达三十万斤,如何不让在下吃惊怀疑呢?”

    “逢主事莫急,且听大匠师细细道来嘛!”卫朔制止了二人的争论,让大匠师详细介绍一下炼钢作坊。

    “主公、逢主事,本作坊的产量之所以很高,主要是我们采取了新式炼钢法,抛弃了以往以木炭为原料的炼钢技术,采用本地煤炭为主要原料。此举不但大大提高了炉内温度,加快了铁融化的速度,并且炼出来的钢比之前的质量更好。”

    “同时根据一些高级匠师的建议,在作坊内使用了大量水力机械和流水线工作方式,不但节省了人力,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了新的炼钢技术和各种机械工具,才是炼钢产量大幅度提高的真正原因。”

    “怪不得主公最是重视你们这些匠人,仅仅一个技术革新竟然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主公,看来你一心提高工匠们的地位不是没有道理啊!”

    逢羡如今也是有些心服口服了,他毕竟出身寒门,不像孔纂、刘赞、高瞻、裴嶷等世家出身的名士,自有一股底气和骄傲。寒门士子更懂得妥协和退让,他不可能长时间与卫朔闹别扭,这一次正好借机下坡与卫朔‘和好’。

    卫朔并未因此而小瞧逢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和原则,只要没有损害到别人的利益,无论他人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逢羡出身寒门,在这个世家当道的年代,自然比其他人更懂得变通和妥协。

    在负责作坊运营的大匠师的带领下,卫朔一行朝着一座正在安装的炉子走去。来来往往的学徒和民夫,推着一辆辆矿石小车,将铁矿石纷纷倒入炉内。那些民夫、学徒脸上挂满了激动和喜悦之情,并没有往常官府作坊内常见的死气沉沉之象。

    自从卫朔占据辽东之后,他就废除了前朝对治下百姓严苛的人身限制,不但发布了释奴令,还彻底取消了人头税,最重要的是他在辽东完善并确立了明确的雇佣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百姓获利良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