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同姓不婚-《女帝》


    第(2/3)页

    姬姓卫氏,这是他们家给自己脸上贴的金。

    与卫拓的出身相比,廖氏的出身就要差很多了,偏偏这些日子,廖家族人不知‘抽’了哪‘门’子风,修订族谱,发现他们是巨鹿廖氏的旁支,因为战火才来到现在的居住地。而巨鹿廖氏,乃是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后裔。

    也就是说,卫拓的妻子应当是姬姓廖氏。

    本朝循得是古制,同姓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论。这个罪名一旦坐实,卫拓是别想当官了,他与廖氏的儿‘女’也会成为不祥之人,孽种,一辈子的前程都没了。

    秦敬一想到卫拓会落得这等下场,做梦都能笑醒,立刻指使攀附他的御史上书,谁料奏折一上,卫拓还没反应,世家先‘激’动了

    。

    世家自然是以姓氏为傲的,千方百计想与先人搭上关系,尤其是战国之后,以氏为姓,崇尚谈玄的世家总觉得有些辱没自己,爱往‘春’秋之前凑。若能凑到自己这一支是姬姓、姜姓之类的大姓,那就更加高贵了。

    凡事有利也有弊,‘春’秋么,国家倒是多,姓却就那么几个。若不是为了区分,也不会‘弄’个“氏”出来。真正按世家的“家谱”来,倒有大半世家要归到“同姓为婚”这一类,更不要说世家……堂兄妹甚至侄‘女’叔父之类的丑闻,也是很多的。

    世家虽糟粕多,聪明人也多,聪明人又免不得多想这封奏折是谁授意的?对方是不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明面上打击卫拓,实际上针对整个世家?毕竟,廖家根基太浅,只要当权者‘露’出了庇护的意思,卫拓在这件事上是很容易脱身的,说廖家是诬告,谱系不在这一支即可,但世家不同啊!根基深厚一点的世家,几百年的祖宗都清楚地记载着,万一真要查出来点什么,又开了以此来惩戒的先例……世家为了保持所谓的“血统纯正”,一度连辈分都顾不上,只要是出身世家的人,差着辈分也能联姻。面上光鲜,内里么,肮脏得很。真拿这个理由去清算,别说面子了,里子都能被扒得一干二净。

    百足之虫尚死而不僵,何况势力还没完全没落的世家呢?发动势力去查,七拐八拐,终于查到了秦敬身上。

    秦敬和卫拓的“仇恨”,大家是知道的,但这件事实在是有点……故这些人竟没一个以为秦敬是要打击报复的,至少不是主要目的,顶多是捎带。哪怕是徐密这样老成持重的人都想,秦敬这是悔改了吧?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方设法要讨好圣人和太子。

    对一个男人,尤其是身份地位足够的男人来说,有什么讨好的方式,比得上“表明立场”重要呢?

    大夏历代帝王对世家的政策,众人心知肚明,秦敬对世家下手,的确是表忠心的一种方式。

    不得不说,这条路子选得是很好,问题是,你这做法实在是……大夏三代帝王,哪怕再铁血严明,在这件事情上也不敢大包大揽,讲究得是‘春’风化雨,于无声处细微的变革。哪有你这样一铲子下去,就要将人家连根拔起的?

    世家为何动不得?手上的兵权,世人的崇敬倒在其次,何况这些年也没不剩什么兵权了,隐户虽有,也不敢像前朝一样明目张胆,可他们对文化的垄断才是最要命的

    。哪怕是寒‘门’学子,拜的恩师是谁呢?兜兜转转,总摆不脱和世家若有若无的一丝关系。大夏立朝虽有七八十载了,放眼望去,朝中官员仍有大半出身世家。即便本朝开科取士,因此得官的举子,仍有许多出身世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