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在当年听说还很轰动,因那方大公子明明已是举人之身,就是不参加会试,而且推拒了京里许多亲事,硬是娶了家乡的农家表妹,后来还选择了回乡种田。” “听说也是气不过长子的任性行为,那位方侍郎才不将财产留给长子,只将老家祖屋和几亩薄田留给了他。” 卢先生听了文浩天的解释便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听到的故事,那时他爹就常拿这件事来告诫他们兄弟,要孝顺知事,不可任性妄为。 “这到是没听说,我见过方家老爷子,从没提过,想来当年方大公子并未告诉儿子这些事情,他们一直只知自己祖上出过三品京官,现在是耕读之家。” 文浩天似乎也很有兴趣,讲出自己所了解的事情。 “那位方大公子有几个儿子?”柳先生也好奇地问道,“外面这几个算是他的曾孙辈了吧?” “是的,有两子一女,都在种田,不过小七儿的三叔,也就是子元的爹当年中了秀才,娶了镇上徐家的小姐,也就是如今户部徐侍郎的胞妹。” 文浩天又揭出一道关系,笑道:“这次正是方三叔要进京来,方三夫人也同来看望兄嫂,听说还在路上,这两天应该要到了吧。” 这话题越扯越远,卢先生和柳先生却没有嫌烦,他们和长乐先生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听文浩天讲着方家的事情。 因为方家祖上那位方侍郎,大家顿时觉得关系明了了许多。卢先生也不再提及什么驻军、行军的事情。 因为方侍郎就是农家出身的京官,嫡子还乡仍然种田呢。<>这天下人不知,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比如卢丞相等老一代京官。 扯到了徐侍郎自然又提到了徐嘉寒,文浩天也不讳言,当下就把外面的兄弟们都喊了过来,为他们一一作了介绍,大家也都对三位先生恭敬地行了礼。 如此,三位先生就算对方家的家庭背景、进京目的以及现状都有了明确的了解,于是对过来请安的读书郎们也和蔼地说了几句勉励的话,便让他们继续去忙自己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