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家见了不由大呼神奇。这摇床看着和摇篮差不多,可是用起来却更大、更省力,也更安全啊。尤其躺在里面的孩子也觉得安全,不用担心翻转过去。 而且摇床一头拧着竹片弓,上边罩着浅粉色轻纱,将竹片弓从固定的那头拉过来扣住这一头,轻纱就形成一顶半圆的蚊帐。 这蚊帐和摇篮上矮矮罩着的蚊帐不同,里面的空间更大,视野更广,更采光透气,就算一个六岁孩子睡在里面也不觉得沉闷。 摇床看着简单,其实很实用,看着那些家里也有小孩子的妇人们纷纷动起了心思,问起了价钱。 “这摇床目前就咱们镇上方家铺子有得卖,实价三十两银子。也亏得我闺女是方家媳妇,那铺子是她小叔子开的,只收了成本钱。” 刘老太太一脸神气地开口。不过最近收礼收多了,眼皮子也没那么浅了,因此面子上还是端得住一些,没有太得意忘形。 当然,这话自然是方小福先教了方刘氏,让她把摇床给外婆送的一翻说辞。当然也是事实,不过这钱是方小福出的,也不可能收外婆的钱罢了。 但是自古小孩子满月外婆家送摇篮是习俗,就和送银锁片、衣裳等物是一样的理儿。 因此,别说是方小福一个表嫂,就是方刘氏身为姨母都不能擅自送的,只能交给外婆家来送了。可是又怕价钱太贵吓着外婆家,因此就这么说了。 当然,方徐氏少收了一百多两银子,买几张摇床都够了。因此这摇床算不算钱都无所谓了。 一屋子妇人听了刘老太太的话半天没吭声儿,就算人家算的是成本价,那也是人家闺女在方家的身份,她们这些不相关的人哪能拿得到这价钱? 三十两这么个东西,富农家半年的口粮呢。 “她大姨娘,这摇床确实不错,不知可否帮问问,能不能算便宜些?多给些优惠啥的?”一个季家大舅娘迟疑着开口问道。 “是啊是啊,三十两是行市价,咱们都是亲戚,可以拿个亲情价的吧?”一个也挺着肚子的媳妇笑呵呵地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