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其实这古代的赶车和现代的开车自然是不能比的,只要掌握几个基本要领,就没有赶不动的车。(百度搜索给力文学网更新最快最稳定) 但毕竟他们是在平坦宽敞的郊道上,不是地势险恶的地方,不是人来人往的街市上,这应变完全依靠技巧,看自己对不同变化的掌控能力。 而今晚,他们也只是学习了赶车的基本要领,能将一辆载了不少人的驴车赶动起来。 “小七儿,明天我进县城一趟,把咱们家的马车赶一辆回来吧。咱们虽然都会了,但要赶好,还是要多练习,而且要去不同的路上练习。” 回村的路上,方子健回头和方小福提议。这赶车也和读书一样。为什么古人要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为理论重要,实践更重要。 “大哥说得是,而且老借王胜大叔的驴车也不好,还是咱们自家有车方便练习一些。”方小福并没有反对。 经过这个把时辰的练习,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像驾驶学校也会安排一些上路的实践课程,去不同类型的路段练习。 可见实践的重要性,适应于不同的路段才更有利掌控这个技术的火候。到时候,他们就赶自家的马车去镇上溜哒。 “大哥、二哥、三哥、子维,明儿干脆你们都去县城,把咱们家的马车都赶回来吧,大端午用得着。”驴车驶入村口时,方小福突然说道。 “可是咱们家院子小,也没有专门的马厩。”方子湛已回到了她身旁,纠结地看着她。 就算喂马的饲料来不及准备,可以找王胜大叔拿些,可这马车总不好直接寄养在他家吧。可是自家院子停一辆马车是宽敞,停两辆就有些挤了。 “停一辆到镇上吧,后天一早我去镇上取马车去接彩云,也方便着。”方子健说道。 彩云去年嫁到了隔壁的山北镇,还是正月初回过娘家的,这阵子他们也忙,都没去看她。正好大端午到了,按照习俗,娘家是要派人去接回家的。 “把有厢马车停在三叔家里,后天一早,我们赶着另一辆去镇上,把堂叔也叫上,大哥再去接彩云妹子,我和堂叔把二姑接回家。” 方子湛也提议,他们家就两辆马车,也没个牛车,以往说接人都是靠两条腿,然后搭驴车和牛车回来,自家赶车还是头一遭。 这要接的人多了,当然要合理谋划一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