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胜券在握-《擎明》


    第(2/3)页

    “鞑子休逃!”江彬一眼望见三皇子的背影,便率着那支骑兵直突而前,如影随形,“咬”在三皇子身后紧追不放!他一边猛追上前,一边挥刀大呼:“狗鞑子!你休要逃走!那日你们杀害我大明百姓之时,可曾想到今夜也被我大明天兵追得落荒而逃?”

    三皇子和军师懂得汉语,但是却没有反击的能力和时机,只是拼命打马而逃。军师听得明明白白,不禁咬牙切齿,倍感羞辱,又无可奈何,只得强忍怒意随在三皇子后面疾驰奔逃。

    到得一个三岔路口,三皇子、军师等鞑子领停住了马,不知该走哪条岔道。军师随后赶来,听得后面追兵蹄声来得甚急,连忙上前在三皇子耳畔低低说了几句。

    三皇子一听,顿时满面露出耻辱之色,横了他一眼,埋头不语。隔了片刻,他终于将牙一咬,把心一横,慢慢取下头顶上那金色头盔,托在手里静静看了一下,狠了狠心把它往左边那条岔道一丢,用以迷惑明兵;自己和手下人也并不往右边那条岔道上奔逃,而是拨马进了旁边一条毫不起眼的林间小道,慌慌忙忙落荒而去。

    一路奔逃在那林间荒道上,三皇子心底还在倍感羞辱地想着:看来,“天道好还”这句话当真是一点儿不错!自己今天竟也落得像当日明军将士那般丢盔弃甲抱头鼠窜的境地!这一切若是让我那些兄弟知道了,不知道会如何取笑自己呢!自己这辈子怎么在草原如何抬起头来啊?!

    大明弘治十八年秋,,在渤海郡公陈生统帅的大明雄师的沉重打击下,鞑子领三皇子带领残兵败将逃出京师之后,一路仓皇逃跑,丢弃了无数粮草、辎重,连夜狂奔数百里,逃进了龙城府中稍稍安顿下来。

    他喘息未定,闻听明军副将钱宁又率八千骑兵追袭而至,与吓得心悸不已的龙城守将商议后决定:放弃龙城府,率领残余人马退回鞑根据地辽阔无比的,打算重整旗鼓,以求东山再起。

    在逃往草原的途中,三皇子得知自己手下的将士曾经不远万里,千里迢迢的来制原则及,不赤土温赶到距离京师城外五十余里附近,听得前方炮声震天,又遥遥望见石景山顶竟已插上了大明军旗,顿时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向前,马上掉转马头,带着手下人马不战而逃,还向、其他各路人马谎称三皇子已全军覆灭。

    三皇子听后大怒,急忙与军师一道退回草原,面手下诸将陈明事情经过

    月十五日这天,大明军队顺利开进龙城府据守,至此大明沦陷于鞑子领之手的半壁河山已被尽行收复。据统计,截至此时,鞑子领已损失精兵十二万五千余人,而明军仅仅死伤了一万多人。

    此番京师大捷的消息一经传开,奋斗在大明境内各州郡的义军们更是欢欣鼓舞,纷纷起兵反抗,弄得鞑子领焦头烂额、左支右绌,只有缩在草原里,不敢轻举妄动。悲观失败的气氛弥漫在鞑子领各个大营内,士兵们整天提心吊胆、度日如年,深怕明军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横扫过来!

    龙城府的府衙里渤海郡公陈生和诸位明将设下了酒宴,兴高采烈地欢迎前来庆功祝贺的大明备倭经略使刘健和大明国王姚文广。

    只见府衙中堂之上,处处张灯结彩、红毡铺地,一桌桌珍馐佳肴美不胜收。刘健、渤海郡公陈生二人并肩坐在右侧席之上,姚文广一人坐在左侧席之上。

    但听得一声金钟敲响,清音袅袅。姚文广满面带笑,应声站起身来,双手捧着一盏金杯,躬身向渤海郡公陈生、刘健敬道:“我大明惨遭鞑子入侵,国破民残,今日终得天朝雄师大显神威,一举殄灭倭贼十二万五千余人,旬日之间收复我大明半壁河山,可谓功德巍巍、震古烁今!此恩此德有若天高地厚,卑职难以言谢唯有教导我大明臣子世世代代永远铭记诸位将士之英名,誓以再生父母之礼供奉之!”

    听姚文广此言说得这等恳切,渤海郡公陈生急忙起身还礼谢道:“先生言重了!驱暴安良、存亡续绝乃是我大明天兵的本分,何足言谢?请殿下勿忧,我等将谨遵圣意,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彻底扫平鞑子之乱,早日光复大明三千里河山!”

    双方敬酒礼毕,同时一饮而尽,然后恭然落座。隔了片刻,姚文广轻咳一声,向耿小白微微示意。耿小白会意,起身说道:“诸位天朝将士为我大明浴血奋战,忠勇无比,我大明君臣上下不胜感激。陛下决定:从皇宫内帑府库中特拨五千两黄金,赠与诸位大明将士,聊表谢意,还望笑纳。”

    说罢,耿小白右手一抬,向候在堂门口处的内侍们做了个手势。

    那些内侍们见状,便两人一组地抬着五口红木箱子稳稳当当上了堂来,陈列在明朝将士面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