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梦魇-《擎明》


    第(2/3)页

      军师抚摸着颌下的长须,叹道:“大明有句俗话说的话,叫做灯下黑。您就是身在灯下,而看不清敌人的样子。

      你说他年轻,而且箭法超群,又是仁义之士,这种人在草原都少见,在大明就更是稀奇了,这个人您还没有想到吗?”

      三皇子恍然大悟,震惊的张着嘴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最后呢喃着,甚至带着几分不敢相信说道:“既然是他!他也太大胆了,竟然敢深入我的中军,就不怕我要了他的性命!”

      军师佩服的说道:“这正是这个人的聪明之处,他猜准了我们肯定猜不透的身份,所以他敢深入我们的中军大帐,甚至给您治伤。

      他不仅达到了他的多重目的,同时他对我们的军队的部署,士兵的战斗力,已经有了一个十足的了解,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要跟一个非常了解我们的敌人去战斗了。

      最关键是我们对于我们即将面临的敌人一无所知,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三皇子也格外佩服的说道:“这个陈生,是我平生遇到最强劲的对手。从上一次我给他来了个金蝉脱壳,让他中了我的计谋,他就开始酝酿,最后给我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实话,这一巴掌真的是结结实实的打在我的脸上,让我以后没有办法做人了。”

      军师又说道:“眼下不是我们纠结于此的时候,陈生虽然强,但是毕竟是明朝帝王的臣子,是臣子就要时刻面对勾心斗角。他们这种优秀的人才往往不是被我们的马刀打败,而是被他们身后的友军,文人暗中打败。

      所以眼下应该避其锋芒,全军撤退。对外宣称,陈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将军,我们不敢与他抗衡。然后让大明朝中我们的人鼓吹陈生的本事。同时我们在大张旗鼓的赠送陈生礼物,如此用不了多久,大明的君主就会对他起猜疑之心。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不战自胜。

      到时候,副汗什么时候想再来大明,我们骑着马再来就是了。

      夺取大明的锦绣河山是一个庞大而持久的攻城,您还年轻,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三皇子摇摇头说道:“不可以。此次我领了父皇的命令,千里迢迢来到了大明。我还没有跟陈生真真正正的打一仗,就灰溜溜的逃走。让草原上的英雄们如何看待我。

      就算他们不会说什么,我自己也会看不起我自己。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我因为怯弱,没有敢跟敌人一较高下,这将成为我一声的阴影,让我的宏图霸业止步不前。”

      军师劝说道:“可是此时敌暗我明,跟他们交手不明智啊。我们退一步,不是说我们不跟他们打了,而是我们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机会,在站出来跟敌人交手啊。”

      三皇子依然摇头说道:“此次我们进犯大明的北疆,虽然前期依靠计谋打了大明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当我们到达京师附近的时候,却遭受到了敌人强有力的阻击。

      而且是在朝中很多大臣,很多衙门不配合皇帝的情况下。

      这证明什么?

      这证明大明的皇帝正在实施的新政卓有成效,皇帝对国家的控制力正在加强。

      这对我们不是好事。

      我们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攻破大明的京师,逼着他们改朝换代,那么我们只能任凭他们强盛起来。

      一个强盛的大明帝国,对我们草原的破坏力绝对是致命的。

      我身负着我们草原重新崛起的重任,绝对不能给明朝这个机会。所以这一次,我无论如何都要击败他们。”

      …

      京师之外的勾心斗角在持续,京师的风波也在酝酿。从兴献王站出来之后,皇太子的重伤一直持续,皇帝也是久卧病床不起。

      让更多人的变得嚣张起来。

      每日里肯定兴献王主持国政的奏折,可以堆成一座小山。同时弹劾太子在监国期间各种不足的奏折也是数之不尽。

      这一次,朱厚照明显的没有插嘴。倒不是他不将国事放在心上,而是朱厚照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他很明白,眼下京师的水很混,如果不是将朝局看的透彻的人,最好不要瞎掺合。

      若是自己冒然发表言论,很可能不仅无助于解决矛盾,反而将问题更加复杂化。

      …

      京师的流民越来越乱了,外面的贼军一直不肯退去,鼓吹让兴献王出来主持朝政的人越来越多。

      因为这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

      当年土木堡之变,大明的皇帝被人家抓走了,大家脑子一热,换了个皇帝,挽救了大明的尊严。

      这一次,大明的皇帝虽然没有被抓走,但是一个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一个身受重伤,不能处理国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