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侯爷手段 2-《擎明》


    第(2/3)页

    陈生笑着说道:“这个简单,若是走重农之策,也很简单,您把大家的地分给百姓,那么百姓虽然在荒年,也有足够的粮食吃饭。不是不重农,而是京师附近的百姓根本就没有多少田地,没有地,怎么重农!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盛世,却一遭灾,百姓没有任何抵御能力。”

    陈生的话很有冲击性。

    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中,普通百姓能活下来就已经很难了,至于抵御自然灾害,等于空想。

    “我等自然是不在乎些许田地的,只是一来这土地乃是祖上世世代代辛苦积攒所得,二来,不劳而获亘古未闻,平白将土地分配给百姓,未必是好事啊。”有官员若有所思的说道。

    “既然不能让大家不劳而获,让他们去作坊里工作岂不是更好?同样是劳动取得获取报酬,有什么区别?况且我大明的耕地数量有限,但是百姓增长的数量却是无限的,要知道像我这种只有一个妹妹的人家非常少的,一般人家哪个不是兄弟七八个,用不了多少人人口会不停的增长,诸位大人不想办法让他们劳作,莫非让他们十个人种今天一个人的地吗?”

    陈生微微笑了笑,轻声问道。

    历朝历代,之所以会爆发农民起义,土地兼并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土地兼并,却多少年来一直没有解决过。

    但是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后来终究还是解决了,甚至到了新时代,政府已经开始鼓励土地集中使用。

    后人能够解决的事情,大明人为什么不行?

    要知道陈生手里,现在握着玉米和番薯两种神器,陈生现在之所以不提这两种粮种,一是因为现在种子数量还不够多,二是因为陈生认为此次自然灾害,是陈生的一次机会,一次推广商业在京师附近发展的机会。

    “荒唐,我大明堂堂天-朝上国,仁义治国,仁孝治天下,怎么可以将黎民百姓的生死交给商人?若是商人用百姓的生死,来朝廷怎么办?”

    一个老大人站出来,很严肃的问道。

    该死的老政棍。

    百姓们饿的吃不上他们不管,但是轻视商业却永远记在心上。

    话说,还真相将老大人扔到街面上,跟百姓们说说,这老大人不想让你们吃上饭呢。

    “渤海侯所言,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商人多狡诈,又不事生产,此事为权宜之计还好,若是长久使用,会不会对我大明长久治安不利。”

    户部官员权衡了许久,提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毕竟是户部,管收税的,对商业和农业还是有个清晰的认识的,若是太多的人从事商业,那么就没有人安心种地了。

    而国家的税务,基本上收不到大地主和贵族的。

    若是这些穷腿子找到活路,不好好种地了,那么税收定然是下降的。

    “这位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商业可不是您所说的不事生产,商业在运作过程中,是产生价值的,以我们寿生商行为例子,我们一千人一个月印刷出书籍,是一般百人的作坊,百倍的量,这便是商业的力量。

    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其商税却是农税的数倍,这也是一个证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