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报捷书来-《擎明》
第(2/3)页
“陛下,鞑靼人犯我国土,以雷霆之势击之,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只是冬天天气寒冷,战士身体机能下降,装备保养难度上升,后勤保障容易出问题。加上严寒下,易守难攻,僵持下去,并非明智之举。陛下,国家安危之系,在仁政于民非战也。”
大学士刘健进言说道。
一众武将,听闻此言,一个个羞愧难当,大学士刘健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却也明明说出,内阁对于军方在前线的表现非常不满,认为他们并没有击败鞑靼人的能力,甚至会拖累整个国家。
如此,一众武将纷纷跪倒在殿中,声嘶力竭的请求陛下,允许他们领兵出征。
“荒唐,十几万的大军的粮食国家已然难以供应,这是增兵可以解决的问题吗?”
看到这群无能的军方将领,兵部尚书刘大夏怒斥道。
真正担忧国家安危的大臣们在争吵不休,而蛀虫们则暗暗的站在人群中,微微一笑。前线的士兵,根本不需要他们担心,这些人就已经乱的不可开交了。
弘治皇帝此时内心极度愤怒,自己第一次伸出皇权的触角,希望改变朝局的现状,谁曾想,便诸多的阻拦。
尤其是军方这群混蛋,一点本事都没有,让自己也受到连累。
“肃静!”
执事太监手中静鞭三响,满堂喧哗这才安静下去。
弘治皇帝气恼的望着殿下的臣子,一字一字的说道:“诸位臣工,朕且问你,今岁鞑靼人犯我国境,如入无人之境,朕遣京师十二营,花费数百万两白银,千辛万苦方才围困住这些贼人,若是明岁鞑靼人,再叩边关,谁人能治?我大明的百姓可还有今年太平之景?朕意已决,户部银子不足,便发内帑,内帑不足,那便加赋。此乃国战,决不可中途而废。朕要让这些贼人明白,朕的大明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可以走的。”
殿内无风,但是列位臣工却感觉到一股凛冽的霸气传来。
他们忽然感觉,此时的圣上与往日的圣上,不一样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但是这一仗绝对不能在打下去了。
一众十数名大臣,扶正衣冠,手持玉笏板,准备上前死谏。
“报!”
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大殿的沉默。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殿外一群小太监,架着一位衣衫褴褛、奄奄一息的将士从外走来。
“陛下!陛下!陛下!”
那将士挥舞着手里的军报,当看到弘治皇帝的那一刻,再也忍不住竟然直接昏死过去。
满朝文武全都转身望去,那些反对继续作战的文人们更是一脸幸灾乐祸的模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