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定秦曲》
第(2/3)页
后来,苏秦说服赵肃侯,而得以去游说各国诸侯实行合纵的联盟,但他担心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苏秦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
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但是,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招待张仪的时候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走了。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求得好处,谁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苏秦在张仪离去后,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展。
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好吧,以上的“明历史”事实上还可以从一方面看出来。
根据小说的内容,据说张仪又向北到了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大王最亲近的国家,莫过于赵国。赵襄子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大王是有明确见识的,那还能认为赵国可以亲近吗?赵国出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国都来劫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赵国已经献出河间一带土地臣事秦国。如今,假如大王不臣事秦国,秦国将出动军队直下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进攻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再为大王所拥有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它。”
燕昭王听信了张仪的建议,说:“我就像蛮夷之徒一样处在落后荒远的地方,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大汉,都仅仅像个婴儿,他们的言论不能够产生正确的决策。如今,承蒙贵客教诲,我愿意向西面奉事秦国,献出恒山脚下五座城池。”
这个……燕昭王继位的时候大概是公元前312年,而在这个时候刚好就是赵王派兵拥立燕昭王不久,张仪就算是再蠢,都不会在这个事情上挑拨燕赵两国的关系……
这也可以说是要么这些“明历史”的人要么不知道相关的情况,要么则是明显的张冠李戴。
但是有一点则是比较有意思的,那就是作为纵横家著作之一的《战国纵横家书》的相关记载之中,并没有明确写有张仪的篇幅。
……
在之后,苏秦的家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苏秦甚感惭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找到《周书阴符》,伏案钻研。一年后,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认为凭此可以游说当世君王了。
苏秦先将目标定在洛阳,求见周显王。但显王周围的大臣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并不信任他。
于是,苏秦西行至秦国。时秦孝公已死。就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且秦国刚处死商鞅,讨厌说客,未采纳他的建议。
有一个说法是在这个时期之后不久,苏秦在六国当中功成名就,而秦惠王在失去了苏秦之后,就对前来投效的张仪进行重用……
然而,这个时期的苏秦确实是与张仪有一些关系,但是张仪是苏秦的师兄,在其前来的时候,苏秦应该是有拜访过张仪,并且得到张仪礼节上的对待以及资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