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家贼难防”(中)-《定秦曲》


    第(3/3)页

    是故《王会》纳贡,义彰前册,呼韩入臣,待以殊礼。突厥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志怀沈毅,世修藩职。往者挺身违难,拔足归仁,先朝嘉此款诚,授以徽号。资其甲兵之众,收其破灭之余,复祀于既亡之国,继绝于不存之地。斯固施均亭育,泽渐要荒者矣。朕以薄德,祗奉灵命,思播远猷,光融今绪,是以亲巡朔野,抚宁藩服。启民深委诚心,入奉朝觐,率其种落,拜轩墀,言念丹款,良以嘉尚。宜隆荣数,式优恒典。可赐路车、乘马、鼓吹、幡旗,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帝亲巡云内澋金河而东,北幸启民所居。启民奉觞上寿,跪伏甚恭。

    帝大悦,赋诗曰:“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韝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帝赐启民及主金瓮各一,及衣服被褥锦彩,特勤以下各有差。先是,高丽私通使启民所,启民推诚奉国,不敢隐境外之交。是日,将高丽使人见,敕令牛弘宣旨谓之曰:“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明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使人甚惧。启民仍扈从入塞,至定襄,诏令归藩。

    明年,朝于东都,礼赐益厚。是岁,疾终,上为之废朝三日,立其子咄吉世,是为始毕可汗。表请尚公主,诏从其俗。十一年,来朝于东都。其年,车驾避暑汾阳宫,八月,始毕率其种落入寇,围帝于雁门。诏诸郡兵赴行在所,援军方至,始毕引去。由是朝贡遂绝。明年,复寇马邑,唐公以兵击走之。

    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僣尊号,皆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使者往来,相望于道也。

    ……

    在《隋书》关于义成公主的记载当中,最后一段话是非常关键的。

    那就是在隋末群雄当中,北方的割据势力很多都与突厥人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在很大程度上,义成公主在这些人与突厥的勾搭当中,扮演者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而在这些人当中,刘武周可以说是其中一个代表: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开仓赈贫,驰檄境内,得兵万余人,自称太守。为了立稳脚跟,他派遣使者依附于突厥。隋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征讨刘武周,将他围困于桑乾镇。

    刘武周援引突厥骑兵共击隋军,王智辩兵败被杀,陈孝意奔还雁门,被部下所杀,献城于武周。刘武周趁势袭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

    为了取得突厥进一步的扶持,刘武周将俘获的隋汾阳宫宫女献给突厥,突厥始毕可汗以战马赠与他。刘武周于是兵威益振,攻陷定襄,又回军马邑。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送他“狼头纛”。

    而有着突厥人的支持下,刘武周向李唐当时在山西的势力范围起攻势,但是最终落得个兵败奔逃突厥的下场:

    公元619年十一月,唐高祖命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刘武周,屯于柏壁,两军相持很久。高祖又命永安王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进取夏县,也不能取胜,囤军于城南。后又被刘武周崇茂与尉迟敬德部袭破孝基营,各路兵马都已陷没。敬德回军浍州,李世民于他约战于美良川,将其击败。尉迟敬德和寻相又在蒲州救援王行本,又被李世民击败。而武周在浩州进攻李仲文,也每战皆败,士气大跌。

    李世民又在雀鼠谷击败宋金刚,斩杀俘掳数万人,获辎重千余辆。一直将宋金刚逼得轻骑遁走。其骁将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收其精兵,举介州及永安投降了李世民。

    武周于是甚为恐惧,率五百骑弃并州向北逃窜,自乾烛谷逃亡突厥。而宋金刚却还想收拢他溃散的军马来抵抗官军,最终因无人响应,只得带百余骑也逃往突厥。李世民又进军并州,尽收故地。后宋金刚背弃突厥想要逃回上谷,被追赶的骑兵擒获,而被腰斩。

    公元62o年,武周因想要图谋逃回马邑,事情泄露,被突厥杀死。

    而事实上,后世有一种对于刘武周的死的说法,那就是哪怕是从一开始,无论是义成公主亦或是突厥,都只不过是将刘武周等人视为进攻叛逆李唐的棋子而已。

    而一旦这一枚棋子失去它的作用,那么等待着这些棋子的则是相当惨淡的下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