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前装火枪的余晖-《定秦曲》
第(2/3)页
早期霍尔后装枪的口径为o.52英寸(13.2mm),枪管长572mm,16条膛线。枪上的金属件与m1812火枪基本相同。除经过表面硬化的枪机外,所有金属件上都涂了一层棕色漆。据当时使用过该枪的士兵称,该枪最大的缺陷是枪机与枪管间的缝隙会导致过多的火药燃气泄出,并且存在火药漏入枪机机构的安全隐患。
最初,美国政府签订了1ooo支霍尔后装枪的采购合同,由法瑞兵工厂生产,为此法瑞兵工厂特别聘请了霍尔为机械工程师助理,全程监管该枪的生产。
1833年,美国为其骑兵部队配备了霍尔后装枪的卡宾枪型——m1833霍尔卡宾枪。该枪是第二龙骑大队在塞米诺尔战争中使用的主要长武器。
m1833霍尔卡宾枪除了将m1819霍尔后装枪的待击机构和火镰换成了击锤和底火窝外,其他结构均与m1819基本相同。该枪采用o.52英寸口径,另有1ooo支采用o.579英寸(14.7mm)口径,滑膛枪管,枪管长665mm,枪管下方有一个推拉式三棱刺刀,使用方便。在骑兵用枪上安装刺刀,说明当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骑兵至少会在某些战斗场合中作为步兵作战的可能性。枪托中空,可用于装擦拭、武器分解等工具,枪背带环安装在扳机护圈的后半部分,这与现在所使用的枪械不尽相同。
后来又生产了一种名为m1836的霍尔卡宾枪,基本与m1833相同,只是口径改为o.64英寸(16.3mm),枪背带环从扳机护圈后半部移到枪托中部,并且采取燧枪那样偏置式的瞄准装置。虽然仍然采用滑膛枪管,但从枪管尾端到膛口其内径逐渐减小,使弹丸沿枪管运行时逐渐被夹紧,这样可大幅增加射弹精度。该枪虽然是在塞米诺尔战争时期生产,但现在很多都保存相当完好,说明其在战争中的应用并不如m1833那样广泛。
最终,塞米诺尔族被击败,不得不迁徙,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愿屈服,坚决留在佛罗里达州,这也为1855年的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埋下了伏笔。第三次塞米诺尔战争中的大部分战斗由步兵展开,因此并没有采用霍尔卡宾枪。
不过霍尔卡宾枪服役时间很长,在最终退出使用之前生产了几种不同的型号,这些武器与最初型号之间最大的差别包括枪机的活动连接销等。
霍尔后装枪及卡宾枪在军队中如此受欢迎,除自身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枪机可拆卸,卸下的枪机还可以单独作为手枪使用。由于整个击机构全部包含在枪机中,所以虽然使用不太灵便,但依然可以装在口袋里,在危急时用于自卫。至今仍有很多文献记载了许多美军士兵在墨西哥战争中都曾将霍尔卡宾枪的枪机作为手枪使用,但并没有文字说明在塞米诺尔战争中有人曾将霍尔后装枪的枪机作为手枪使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龙骑大队至少已经知道了这个特性,并且可能曾经有人试用过。
霍尔卡宾枪的枪机很容易从机匣上取出,仅需将连接的螺丝取下即可。尽管取下后的枪机角度很奇怪,并且没有握把,但握持起来的感觉也并不是太糟糕。扳机长大约5o.8mm(2英寸),可以允许至少3根手指的握持。
而也就是因为这一连串的因素,最终霍尔型号的后膛步枪,最终失去了原本属于它的荣耀——在历史中能够铭记的先河。
……
美国当时保守的军方高层认为:战争真正需要的仍是一种传统的前装式步枪,于是m1841前装击式步枪应运而生。该枪在外形上与当时德国和英国的前装枪非常相似,但是线条和比例更加优美。该枪射圆形弹丸,为了密闭火药燃气并将弹丸很好地嵌入膛线,装填弹丸时,需在其上裹缠布条。该枪使用的弹丸与英国的布伦士威克(Brunick)前装式击枪所使用的弹丸不同。
虽然两种弹丸在装填时都需要用布条包裹起来,但是布伦士威克步枪使用的弹丸经过润滑,可以直接使用;而m1841步枪使用的弹丸没有经过润滑,使用之前需要采用传统的用唾沫润滑的方式。其原因大概是由于美国武器部门的官员认为用于润滑弹丸的动物油脂和蜂蜡的混合物会对弹丸中火药的效力有所影响。
m1841步枪全枪长1232mm,枪管长838mm,全枪质量4.4kg,口径为o.54英寸,全枪表面涂以棕色漆,保险装置的表面经过硬化处理。该枪枪管制有7条膛线。准星位于膛口附近,为简单的片状准星,照门为不可调的缺口式照门。枪管的前下方带有一个推弹杆,用于将包裹布条的弹丸从膛口处推入到弹膛内,推弹杆的头部为喇叭状设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