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茶叶与瓷器 下-《定秦曲》
第(3/3)页
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一直以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覆盖民间市场。《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民间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清未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锐减,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彭城镇仅剩缸磁窑130等座,瓷业工人千余名。
可以说,磁州窑代表的就是中国民间瓷器制作工艺的崛起历史。
而有一种观念是不无道理的,那就是景德镇假如说是“官窑”体系的代表,那么池州真就可以说是民间瓷器的发展史的体现之一。
………………………………………………分割线…………………………………………
张嘉师眼下认为,扶持瓷器的民间力量的发展,并不是太过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个时期的瓷器发展,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承接先人技艺,加以革新发展的道路。
只不过很可惜的是,张嘉师对于自己私人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瓷器,实际上是相当的兴趣缺缺。
对于张嘉师而言,瓷器这种玩意的利润还算不错,但是很无奈的一点就是,就算是有什么技术性的突破发展,让瓷器的质量甩开陶器几条街,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市场。
这一点很明显也是受到大秦帝国眼下百废待兴的局面所限制的。毕竟以张嘉师的推算,若是想让瓷器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达到盈利性的范畴,恐怕不是一两年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张嘉师可不认为他自己是神仙,能够让千疮百孔的大秦帝国的民生发展,在短短时间内,就有着如同文景之治中后期的地步……(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http:////.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