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帝国发展情况 中-《定秦曲》


    第(2/3)页

    ……

    在张嘉师发动第二次东征,并且取得了相对圆满的结果,逼死九江王刘邦之后,他面对原本相对比较富庶的江汉平原地区,在短短不到三四年的时间,就荒废不少甚至是连人口都无法补充的情况,非常无奈。

    他很清楚江水以及汉水在这个时候的治理能力相对较差,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战国时期,鄢郢之战的主要目标根本就不是鄢郢两地,而是两地之间所囊括的大片肥沃的平原地区。

    诚然,在白起攻破了郢都,迫使楚国迁都于陈地之后的一段时间,秦国对于鄢郢两地的恢复,或者说是对于两地之间的大片平原区域的恢复,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才能够让这一片地区成为秦国争夺天下的另外一个有力保证。

    但是,此消彼长之下,在失去了鄢郢之间的大片肥沃平原地区之后,楚国就失去了跟秦军争夺天下的一个重要筹码。

    因为在失去了江汉平原地区之后,楚国的粮食产量相当缺乏,只能够紧急开辟出江东以及淮水一带的平原区来恢复失去的产粮能力。

    只不过,有一点很可惜的是,哪怕是在王翦灭楚的时期,楚国的粮食产量都无法恢复到江汉平原地区失守之前的数量。

    这一点从当其时项燕率领的楚军部队人数要少于鄢郢之战当中,楚军前后调动,堵截白起麾下秦军的数十万大军,兵力上少得多而可见一斑。

    在这么一个前提下,张嘉师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南郡这个地区作为中国粮仓,事实上已经从楚国已经开始发展。

    张嘉师原来所在的世界,有一句在历史上很有名的话。那就是“湖广熟,天下足”。

    这一句话虽然有一定成分的夸张,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这一片地区有天然发展成粮食生产基地的利好因素。

    也许不时会因为气候转变而泛滥成灾的江水以及汉水,会让这一片地区变成一片泽国,但是这一种情况相比起总体而言的优势,稍微有些不足道矣。

    ……

    只不过,张嘉师固然是越来越看重江汉平原的相对优势,打算将其发展成一个大型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张嘉师想到了原来的南郡,衡山郡,长沙郡以及九江郡的相应地区的情况,就很想将刘邦的尸体找出来,然后学伍子胥那样,将对方的骸骨磨成碎末。

    尽管真的较真起来,很多事情确实是无法完全责怪到刘邦身上,但是无论如何,刘邦的倒行逆施,完全可以说是让这些地区的恢复,出现了很严重的困难。

    因为战乱以及横征暴敛而流离失所甚至是死亡的这些地区的人口非常多,在九江郡这一个人口基数本身也不算太多的地区,甚至是差不多可以用十室九空来形容。

    这么一个情况让张嘉师郁闷得想要吐出一口鲜血。

    因为有很多时候,就算是他真的打算将这个地方发展起来,没有足够的人手来耕作以及维持住相应的体系运作,这种想法就缺乏实施的基础。

    大秦帝国因为延绵的战乱,人口流失以及相应的损失,可不是张嘉师能够一下子就解决甚至是弥补的短板。

    尽管在杂交粮食方面的研究上,似乎有了一部分的起色,但是这些产物可不是耕作下去就完全能够不管不顾的。现在的农耕体系还没有落后到像是石器时代那样,刀耕火种。

    可是哪怕张嘉师真的能够完全将杂交作物的优势发挥出来又能如何?他可没有人手迁移去富饶的地区耕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