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情报组织 上-《定秦曲》
第(3/3)页
因为很多人员对外族的风俗习惯,对外族的语言,对外族的人员构成都不算了解。要是继续沿用之前的一套模式,那么等待张嘉师的将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已经不是能不能成功的问题了,而是到底会亏多少的问题。
就好比是假如一个细作不习惯外族的生活方式,出现自身问题还算是小事儿,要是这些细作在吃饭的时候被敌人发现了这个细作跟他们之间的与众不同,那么等待这个细作的,将会是极其悲惨的下场。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自然是有,而且语言什么的可以通过教育来进行普及。但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
就以一个人吃羊肉的方式来进行对比,秦人很多时候都喜欢使用箸来进食。若是这个生活习惯无法改变,或者是因为一些细节而出现问题,张嘉师都不得不说,这是他的失败。
(箸就是筷子,是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箸。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箸历史已有3000多年。)
仅仅是从外表上进行掩饰的细作,很多时候都不过是最基础的水平,但是能够精通很多区域的风俗习性,这样的细作才是真正能够执行很多方面任务的人才。
就从这个方面的情况而作为引证,真正能够做好这个任务的人并不是没有,就好比是匈奴人本身,就是最天然的相对应细作人选。
很可惜,这个事情对于张嘉师而言,很是困难,因为要收买一个匈奴人而且让他对你死心塌地的忠诚于你,是一件很是困难的事情。
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张嘉师不认为这样的人选会是很容易找出来的存在。
而不说这个有很大限制的问题,张嘉师还有几个问题需要顾及:
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对这些细作进行相应的培训,而张嘉师接下来主要的对手将会变成匈奴人,而对于匈奴人的情况到底如何,张嘉师说实话虽然不算是完全的一窍不通,但是也不好得去什么地方。
而这方面的人才是有,而且严格来说也不算很少,但是张嘉师不认为他认为最适合的教导人选,也就是马思括会这么轻易的接受他的要求。
而让张嘉师感觉到有点无奈的情况,还在于另外一个方向的西羌。
张嘉师不认为在解决匈奴人之前,他有跟西羌人作战的机会。
但是无法否认的一点,那就是他现在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怎么着都不算是杞人忧天。可是么,西羌人的风俗习惯也不是那么好认识的,也许张嘉师也有改变这个短板的最合适人选,但是么,那个客居在双邑当中的西羌公主柯提丽绝对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选。
“我也许在合适的时候,给对方来一次非常震撼性的建议?”
张嘉师摸了摸下巴,说出了一句让孙颇以及李信都摸不着脑袋的话。
张嘉师也就是这么想想说说而已,对于张嘉师而言,他对于柯缇丽既然没有什么好感,同样也没有什么厌恶的感觉。
只不过,用这个西羌公主来作为突破口,也是让张嘉师认为是相当可行的方案。
但是张嘉师自己都没有想到,或者是这个世界的老天爷不愿意张嘉师过得这么顺当,张嘉师居然会在几年之后,发起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的大决战之前,西羌人居然开窍了,在张嘉师准备出兵之际,发起对陇西郡的猛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