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原来,杨华还想三家平分利润,现在,杨森投入的资金远远多于预算,何况多了一个楼盘,也多了一份利益,他这一边,只动动嘴,跑了几趟,今后再没什么事儿,分那么多钱,就有些说不过去,他请示了老板,主动表示,城外的楼盘,只拿两分利。 背后,杨华很是不高兴,觉得颖颖和杨森不知好歹,他的老板是谁呀,不知多少商人想要巴结都没有门路呢,这两位却还倨起来了,偏偏,他的老板就吃这一套。 杨华也不想想,那些人,扯了大旗作虎皮,不知想要捞多少,万一捅了漏子,还不得他的老板善后?颖颖和杨森似乎不懂风情,但他俩却是实实在在的人,还没开始合作,就打算将一切麻烦清除干净,和这样的人合作,或许不能取得最大利益,但却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杨华的老板,手下的狗腿子不知有多少,若是个个都惹是生非,他还能逍遥自在吗?何况,杨华又不是最得力的干将,打着他的旗号,能捞多少就捞多少,只有一条,就是不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杨华根本不明白老板的心意,还以为自己捞得多才是最好的。 九十年代,房地产市场还非常不规范、不成熟,很多事情还得政府出面。杨华把新的补偿办法交过去,政府主管部门如获至宝,很快就原样公布出来:城区的拆迁户,若是在两个月之内,签下拆迁协议,可以七折在城郊买房,不限面积,过期,则按城里一平方,城外两平方,七折优惠,多余的面积,则要八点五折了。 而城外的房价,还不到城里的七成,这样算下来,家里的积蓄,再加上从亲戚朋友那里挪借来的,就能买一套勉强够住的房子了,划在开发区里的居民们,怨气小了很多,没几天,便有人去签了协议。 毕竟,他们违章私自搭建是错误行为,现在国家还肯为大家着想,只是给的房子有些偏远,但有不止两路公交车通达,而且,那边小区不远,有个学校,小学加初中,这还不算小区建新的超市、菜市场等,生活十分便利。 颖颖、杨森、杨华三个在一起拟定了章程,签了合约,颖颖便把事务几乎都扔给了杨森,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待在家里,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黄玉屏佩服颖颖心大:“两千万,你就不怕被人算计了?” “你家杨森什么人,你不知道?他怎么可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那个杨华也是外行,他想捣什么鬼,首先还有杨森盯着,轮不到我出头,或许就解决了。” 黄玉屏忍不住叹气:“难怪你这么年轻。” “你也可以像我这样做甩手掌柜的,杨森绝对是可以放心依赖的人。” 黄玉屏摇头:“男人都是变色龙,你的男人在官场,有些事情他不敢,可杨森不一样,没有什么约束,我还是,累点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