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也曾焚书坑儒-《娇歌》


    第(3/3)页

    女子点点头,有些兴奋的背着手走了两个来回,一锤定音道:“编入甲班,院士们可有疑义?”

    见其他三人摇头,女子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就还是叫鞣雅带她入班,我还有事先走了。”

    随后就见院长一路疾行,推开门头也不回的走了,紧随在其后的陶娇歌仿佛还能听到,院长神神叨叨的念着,原来还能这么改,还能这样加诗词......

    陶娇歌无奈的摇摇头,武国人武,对于文化产业,就没有原来的名朝那般超然厉害,在当年夺取天下后,开国武皇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唯一一件错事就是,因为天下读书人的悠悠众口焚书坑儒!

    没错,如同秦始皇一般也曾焚书坑儒,许多名朝崇的经典和文化被付之一炬,许多各方面的大儒因为宁死不降,也死伤殆尽。

    虽然经过现任武皇几十年的大力推行文化教育,许多年轻大儒纷纷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毕竟还太年轻,许多文化的修复,技艺的传承,产生了不可跨越的鸿沟断层,这也是武皇的心病,国武而强,弱文而无后进。

    因此,陶娇歌这样在现代演绎非常普遍的形式,反而在院长眼中就有些难得了。

    不是没有人想要将诗词加入歌曲中,而是因为诗词的断代,许多经典诗词没有传承下来,也没有人真正的去将这样的演绎形势融合过。也许在画舫妓院中出现了,但也是淫词艳曲,难登大雅之堂。

    再加上最后的改编,将整首鹿鸣推向了**,一首原本求而不得的悲剧歌曲,在结尾时来了一个大婉转。

    原来真正的美人不是求而不得,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水中央的感悟,意境上超越了原本曲目一个层次,也难怪院长这样的琴筝大儒也失了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