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事后-《有支军队叫北洋》


    第(2/3)页

    袁世凯在听了这话之后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这锦州兵工厂里,没有什么熟练的技师,许多人都是刚接触机器没几个月所以他们的产量也是极为有限的,每个月至多也只能产出百多只步枪和万发弹药仅此而已,远远不够我北洋的军备消耗,如今之计只有向江南制造总局以及一些洋行下订单了。”

    对于王宾手下的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袁世凯还是知道一些的,并不是向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至于为什么要替王宾隐瞒这个产量,则是袁世凯在为王宾的军火贸易做掩护。

    自从上次袁世凯和王宾在经过了夜谈之后,袁世凯就下定了决心支持王宾的这一向日俄双方贩卖军火的行动,借此来消耗日俄的国力,不过替王宾隐瞒也是要有些付出的,对此王宾每个月和日俄的军火交易所得的利益还是要分润一部分给袁世凯的,权当是孝敬了。

    就在袁世凯和段祺瑞在讨论军备的问题的时候,此刻远在锦州的王宾却是在看着捷报后面的内容。

    在捷报的后面则是附着一封刘望翛对这次镇压民变的一些看法和总结。

    在这封信上,先是将这一次的行动作出了总结,在总结当中刘望翛提出了大量的浓烟可以使得屋内的人员死亡,以及对这次镇压民变的一些想法。

    刘望翛在总结中提出了对于这次行动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第一,对于在草原上面作战对第五镇的士兵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往往第五镇的士兵都是在山地和密林进行作战。

    第二,刘望翛根据这一次利用浓烟来作战,首次向王宾提出了“掩护”这个词,提出了可以在打仗的时候利用浓烟来让敌人看不见自己,为自己这一方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三,刘望翛还认为士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不够,需要加强。

    在提出了这些问题之后,刘望翛也提出了自己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首先刘望翛认为第五镇的士兵应该学习更多的战法,特别是应该挑选出其中最为优秀的士卒,组成一营具有模范性的队伍,并以此来带动第五镇的士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