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战天刺(上)-《墓探》


    第(2/3)页

    “峨嵋刺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据记载,峨嵋刺作为武术项目出现,是清代末年。武术所用的峨嵋刺长约三十厘米,其形状是中间粗、两头细的锥形体,头端略扁。呈菱形带尖,中间有一圆环。表演时,将圆环套在练者中指上,左右手各持一个。运用抖腕和手指拨动,使其转动。也叫峨嵋针。这种短双奇兵器,一般外形长约一尺。两头细而扁平呈菱形尖刀锐刺。形如枪头;另根据锻造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三棱峨嵋刺、六棱梅花峨嵋刺等;中间粗。正中有一圆孔,上铆一铁钉。钉子可在孔中灵活转动,钉串连一套指圆环。”

    “据传说峨嵋刺最初为古代水战中使用的一种格斗短兵械,可在水中作刺杀或潜入水底凿穿船底之用,故又称分水峨嵋刺。后改为陆上应用。由峨嵋山一位僧人发明,故称之为,峨嵋刺。另有一说法,峨嵋刺为蜀中一位武林高手所创,因该械形似鹅眉,故得名。使用时,左右手各执一支,将圆环套于双手的中指上,屈指握紧时可做拦、刺、穿、挑、推、铰、扣等动作技法,张手撒放时可运用手腕的拌劲和手指的拨动使之在手中做快速贴掌转动来迷惑对手,同时配合各种步型、身法、步法平衡、跳跃等动作。击法有刺、穿、挑、拨、扎、架等。”陆大叔一边说着一边还比划了几个动作,这几次出来,古墓之中都没有遇上什么危险的存在,倒让陆大叔有些不适应了,忍不住也要动动筋骨。

    “这种兵器轻巧,便于携带,适合女性使用。七侠五义中翻江鼠用的就是这种兵器,黄蓉在成为帮主前用的也是这种兵器。演练起来动作优美、造型别致。最初也是由于这种兵器外形极像女人的发簪就有传闻为女子所创。其实不然,其为峨眉山之上的白眉道长所创,为男子。峨嵋刺是峨嵋派的代表兵器。”陆大叔说。

    “所以说,大叔你也觉得战天刺和这个峨眉刺会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我问。

    “不好说,我现在也说不好,尤其是这个战天刺,竟然没有任何的信息,只有这么知道名字,又不想是拂尘,至少咱们还能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子。”陆大叔说。

    “你们一直都在研究这个根本就不知道长什么样子的战天刺,难道就没有人解释解释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楼梯么?”阿罗突然开口。

    “楼梯?楼梯怎么了?”我问。

    我低头一看,刚才确实没有注意到,我们脚下的楼梯变得和之前的不一样了。之前的楼梯都是最普通的楼梯,而现在的楼梯两边却多了一排斜坡滑道。

    “这是垂带踏跺。”云希明说。

    “什么草垛?”大哲又没有听懂。

    “就是古代对台阶的称呼。古代建筑的台阶又称踏道,是上下台基的阶梯,通常有阶梯形踏步和坡道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根据形式和组合的不同又可分为,御路踏跺,垂带踏跺,如意踏跺,还有坡道和慢道这几种。御路踏跺,就是斜道又称辇道、御路、陛石,是坡度很缓用来行车的坡道,通常与台阶形踏步组合在一起使用,称为御路踏跺。一般用于宫殿与寺庙建筑。垂带踏跺,是在踏跺的两旁设置垂带石的踏道,最早见于东汉的画像砖。如意踏跺,就是不带垂带石的踏跺做法称为如意踏跺,一般用于住宅和园林建筑。坡道或慢道,是用砖石露棱侧砌形成斜坡道,可以有效地防滑,一般用于室外高差较小的地方。从等级上看,御路踏跺高于非御路踏跺,垂带踏跺高于如意踏跺。”云希明说。

    “不是,那我就不明白了,这个台阶变样了有什么不对?也许就是建造这个塔的人到了建造这一层的时候,突然觉得不应该一样,应该换换风格呢。”大哲又开始瞎掰。

    “这塔原本就不是普通的塔,七宝玲珑塔,原本就是只存在在传说中的宝物,这塔如果有些什么无法解释的事情也可以理解吧,刚才那一层还是螺旋楼梯呢。”云显似乎也对大哲说的比较赞同。

    “不对,这里的楼梯被人改建过。”云希明说,一边说,一边伸手摸了摸脚下的台阶。“这些台阶原本不是这样的,两边的垂带是后来加上的,所以说显然是有人改动过得,只是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云希明也很费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