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回 诸病源候论-《妖谋》
第(3/3)页
她当下就抛开了前面无数卷的内容,捡了写消渴病诸候的书卷开始翻阅。
前几段写的是消渴的来由,以及如何诊脉。
紧接着她就看到了自己要找的:
“《养生方·导引法》赤松子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法云:解衣卧,伸腰少腹,五息止。引肾气,去消渴,利阴阳。解衣者,无使挂碍。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者,使肾无逼蹙。者,大努使气满小腹者,即摄腹牵气使上,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阳者,饶气力也。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
“亦避恶日,时节不和时亦避。导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眇着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药,并与气和,即真良药。”
心中大喜过望的秦英重新往砚台里倒了水,毫笔匆匆往里一蘸,在一张废弃的草纸顺顺了笔端的毛,全都抄写下来。
反反复复地把这一卷竹书看了数遍,确认没有遗落什么隐藏的重点,秦英才收起晾干的草纸,搁在了自己身后。
先是把医治消渴的导引之术扒拉出来,秦英才从第一卷看风疾。
在她看来,风疾一点也没有消渴重要。毕竟距离陛下风疾严重的日子,还能有好几年。
“《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又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又云: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暝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又云: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又云:一足踏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互二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摘写完了这些内容,秦英才感觉自己的手腕,酸痛地已经端不起砚台了。
【注】忽然发现自己前文把《诸病源候论》中的两个字写颠倒了。很抱歉。
(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