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庄周梦蝶-《大唐剑神》
第(2/3)页
踏入江湖后,遇到的各色人物,经历的各种场面,都不是我所关注的。所以,闲话少叙,走出孤岛的三年之后,我首先找到了二师叔短剑客。他的剑的确很短,但以他在江湖的地位,岂非证明那的确是一把杀人的好剑,而不是裁纸的玩物?但我仍然道出了自己的一连串疑问:
“别人的剑都是3尺3寸长的,而你的剑为什么只有1尺长呢?”
“兵器谱上说:剑短一分,险增三分。拿着这么短的剑无疑会处于一种劣势,你为什么要以弱搏强?”
短剑客面对师兄的爱徒,倒也没必要保留,说:“就因为在兵器上我处于劣势,所以我才会时时刻刻想到,如果与别人对阵,我会是多么的危险。在战斗之时,我就要先发制人,比敌人更快地拔剑,并且不给他主动进攻的机会。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每出一剑,都会使出我全部的力量,即使暴露出自己的命门也在所不惜。所以,凡是与我交过手的人,都只能防御,而我永远是进攻的一方。这种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的气势,往往会让对手刚一接招就已经忌惮三分,如此,劣势就转化为优势了。”
最后,短剑客说:“这是你师傅在10年前分手之时,让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告诉你的。你需要慢慢体会,当然,这只是剑法的第一重境界,而你三师叔木剑客却已经达到了第二重境界。”
告别短剑客的三年之后,我找到了三师叔木剑客。他的剑的确是一把木剑,但以他在江湖中的声望,岂非已证明那的确是一把战斗之剑,而不是书房中的点缀?只是,我仍然有很多疑惑。
“中国人懂得利用铁在商代已经开始,当时的人利用非常稀有的天然陨铁打制剑的锋刃,后来又有铜剑、钢剑等各种金属制的剑。但除了作为装饰品,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拿木剑作为战斗武器的。短剑客师叔说你的剑法已经达到了第二重境界,何以见得?”
木剑客师叔说:“昔日江湖之中有位传奇人物独孤求败,他一生用过五种不同的剑,分别为无名利剑、紫薇软剑、玄铁重剑、木剑乃至无剑。他曾在为木剑立冢的碑上提字‘40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木剑的优势就在于此,它随手可得,随时可战。”
“那一柄木剑,又如何胜得过玄铁锻造之剑?”
“使用木剑者,首先要内力强沛。与敌交手时,就得有超强的内力灌注剑身,木剑才不会被对手的铁剑削断。其次,用木剑而得威名者,首先要达到境界的提升,而不只是功力上的增进。最重要的,用木剑者不能拘泥于武器、招式、速度、力量这些传统路数,而必须独辟蹊径,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你在与敌交手时,要找到他的弱点,一旦找到他的弱点,一把木剑甚至是一片树叶,都足以置敌于死地。”
最后,木剑客师叔说:“孩子,去找你的四师叔心剑客吧。他会告诉你用剑的第三重境界。他虽被称为剑客,但遇敌之时,他从来不用剑。”
告别木剑客三年之后,我又找到了四师叔心剑客。此时,我也猜到了这第三重境界的一些奥秘――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听我如此一说,四师叔微微一笑:“如此领悟,人尽皆知,不足为奇。然世人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说话间,我看见四师叔身上配着一把剑,他不是心剑客吗?他不是从来不用剑吗?四师叔抽出他的剑――像我的剑一样,一把再普通不过的铁剑――削了一只苹果递给了我,道:“我为什么不能用剑?该用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削个苹果、裁张纸、吓吓找事的无赖,这把剑岂非亦很有用?我只用我的剑做我认为该用剑来完成的事。至于与人搏斗之时,手中如果有剑,我就会胆怯,剑也就成了累赘。”
“很多剑客视手中剑为生命,没有了剑,他们的气势也就没有了,没有了剑,他们就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为什么你恰恰相反?”
“昔日独孤求败认为剑术的最高境界是‘无剑胜有剑之境’,但这并不是出自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六脉神剑尚有剑招,而独孤求败所说的无剑之境,其精妙之处在于人身上的‘无形剑气’。这种‘无形剑气’就是心剑。”
“什么是心剑?”
四师叔说:“拔出你的剑,跟我交手。”虽然不敬,但师命难违,与四师叔战了将近三十回合,点到为止。“你的招式虽然漂亮,但是没有精神;你的剑光虽然耀眼,却没有剑意;所以你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剑客,因为你心中没有剑。有剑不如无剑,无剑不如有心剑。杀人无形,有心剑,这是剑客的最高境界。于是在放下剑的那一刻,我解脱了,并不需要有剑,并不需要有剑招,只要有心。”
“我还是不理解什么是心剑!”
“气势!”
“气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