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百一十九章 成交-《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2/3)页
这种在阴暗和日光下呈色有所变化,以及器物表面色采有浓有淡的特点,就是康熙豇豆红釉以及喷釉工艺造成的,十分难以仿造,以至于到了现在,郎红都已经可以仿造个七七八八了,豇豆红釉的仿制品还是一眼假。
再次在阳光下验证了自己的眼光,东西是大开门的。
剩下的两件其中一件是太白尊,一件是印泥盒,八件瓷器中有五件算光器,一件蟠魑瓶算堆塑,这两件则带有轧道工艺。
轧道瓷就是在主体或局部纹饰外的锦地上轧上花纹的瓷器,景德的匠人们称其为“耙花”,北方称其为“轧道”或者“雕地”,而宫内对其有个更好听的名字——锦上添花。
这种瓷器做工复杂繁琐瓷胎做好以后,在用细针在瓷器上雕刻出暗花,之后再施釉烧造,烧出的瓷器在釉料下面会有隐约的花纹,比从宋代开始流行的磨具压花工艺要更加细腻精致,
等到了乾隆时期,这门技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匠人们先用玻璃白料为底色,再在白胎上用丝绵均匀拍上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是为锦地,再在锦地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工具刻划出细小的、诸如凤尾形卷草凹纹,从凹纹上可隐约看到白胎。最后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彩绘渲染图饰的彩瓷,配以花鸟、山水或开光等图饰。
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丰富了瓷器上大片的色彩空白,让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因此才在宫内得到了“锦上添花”这么好听的名字。
太白尊是个半球形的器物,顶上开有一个外撇的小嘴,它的造型也很适合在小嘴损坏后,被宫内匠人们锯掉尊嘴,改造成水盂继续使用。被改造以后的口沿往往还要包上金银包边加以保护,因此传世的豇豆红太白尊其实有两种,一种带嘴,一种不带,后者常常以水盂的鉴定名称出现。
两件瓷器烧造的成色就比不上镗锣洗和印泥盒了,有一半的面积是淡粉红色,剩下的部分就是标准的红豇豆的颜色,这种粉色与淡红色掺杂的豇豆红,颜色和婴儿的皮肤比较接近,成为“孩儿面”。
孩儿面也分均匀和不均匀两种,这两件瓷器都属于不均匀的,好在它代表着工艺从粗到细过度的轧道工艺,算是将价值再度扳了回来。
虽然呈色一半,但是花纹精美印泥盒上中央是团龙图案,外围是缠枝莲加洋花为地;太白尊四面开圆窗,每个圆窗由抽象的云纹和螭龙纹构成,凸显出皇家气派。
八件瓷器都相当精美,没有一点损伤,这一点让周至十分满意,因为这类瓷器,尤其是轻巧的瓷器,在保藏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磕碰,尤其像伊丽莎白那样收藏的办法,很多珍贵的瓷器都是在那样的过程当中被毁掉的。
第(2/3)页